寧海新聞網訊(通訊員周武軍 陳云松) 報廢的模具修復后可以重新使用;損壞的軋輥經激光再制造后質量竟比原來還好。這樣的資源“零浪費”奇跡,你或許不會相信,但在寧海,這種領先全國的技術已經產業(yè)化運作了五年,今年下半年,躍躍欲試的寧海民企想在全國各大城市鋪點,撬開潛力無窮的廢舊產品再制造大市場。
激光再制造就是以舊的產品為毛坯,采用激光熔覆技術進行一次新的制造,再制造產品的性能和質量能達到甚至超過原產品。作為國家產學研激光技術中心設在國內的唯一基地,寧海盛源激光公司已經在再制造領域作了五年的產業(yè)化探索,已經讓價值1億多元的報廢產品“復活”。今年8月,借助北京工業(yè)大學的研發(fā)力量,盛源公司還造出了國內第一臺高功率的千瓦級半導體激光器,結束了再制造激光器長期依賴進口的歷史。
“再制造技術要在全國推廣,最關鍵的制約就是大功率的半導體激光器。”國家產學研激光技術中心主任、北京工業(yè)大學教授左鐵釧對筆者說。據悉,在寧海激光產業(yè)基地,原先在用的兩臺大功率激光器全部從德國進口,且價格昂貴。新研發(fā)成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激光器性能與進口產品相當,但價格卻只有進口的三分之一,這為再制造技術的大規(guī)模應用奠定了基礎。
“有了金剛鉆,我們也敢大規(guī)模攬精細活了!笔⒃垂径麻L陳中強說。在盛源,工程師楊膠溪向我們展示了奇妙無比的再制造過程:一家山西煤礦企業(yè)送來一堆報廢的截齒(一種掘煤用的工具)要求修復,盛源公司的工程師先測定好截齒的材料配比,然后配好修復用的“鐵粉”覆在截齒磨損處,經過大功率激光器的熔覆處理,截齒很快恢復了原來的模樣。據了解,經過大功率激光器的熔覆,這個截齒材料結構已經發(fā)生了神奇的變化,它不容易產生火花,且使用壽命可延長一倍。去年,截齒再制造技術已經獲得國家發(fā)明專利,目前,盛源公司已經接到全國多家煤礦的邀請,希望他們去煤礦設點搞再制造維修。光截齒再制造一項,一年就可以產生數(shù)十億元的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