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北,有一件事情讓華宣恩刻骨銘心。臺灣甫一光復(fù),臺北一所小學(xué)里,就傳出了瑯瑯讀書聲:“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用的是標準的國語。原來,日治時期,中文、漢語被禁止,學(xué)校更是一律日文、日語,違者要以“破壞治安罪”遭懲處。但臺灣民眾不甘做亡國奴,他們冒著殺頭的危險,把祖國的語言文字代代秘密傳授,這才有了陸放翁的名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1945年10月25日上午10時,中國戰(zhàn)區(qū)受降典禮于臺北公會堂舉行,日方代表為日本國臺灣總督府總督安藤利吉,我方則由陳儀將軍代表中國戰(zhàn)區(qū)最高統(tǒng)帥部受降。這一天,大街小巷無數(shù)人振臂、跳腳,大呼:我們回歸祖國了,我們要做中國人了,我們不再做日本人!
1950年代,臺灣當局施行裁軍,在軍中領(lǐng)上校銜的華宣恩遂萌去意。這時,正好有下屬報上退役名冊,請華宣恩批示。華宣恩就在上面加添自己的名字,自己批準自己退役了。
退役后,華宣恩在臺灣生活了20年。1970年代,華宣恩的女兒到加拿大開了個酒廠,做一種“金門高粱”酒,需要人手,就把一家子都接過去。這樣,華家老老少少先后都移民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