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海新聞網(wǎng)訊 犯罪嫌疑人王某,綽號“紅蜘蛛”,系寧海茶院鄉(xiāng)人。王某初中輟學后,就長期混跡于社會,輾轉在全國各個城市以“陪舞女”身份謀生。自2007年開始,王某伙同葉某、嚴某等4人,多次在寧海縣、三門縣等地采用持刀、捆綁方式進行搶劫,搶得受害人手機、項鏈、現(xiàn)金等財物,涉案價值達4萬多元,同年4月9日該作案團伙被三門警方上網(wǎng)追逃。經(jīng)過寧海、三門兩地警方的共同努力,同案犯罪嫌疑人葉某、嚴某等4人均相繼落網(wǎng),被三門縣人民法院以搶劫罪判處重刑。然自知罪孽深重的王某,憑借著較強的反偵查能力,竟多次逃脫警方的追捕,驚弓之鳥般穿梭在各個城市之間進行躲藏逃亡。怎樣將這名特大搶劫逃犯抓捕歸案成了寧海、臺州兩地警方的一塊“心病”。
“清網(wǎng)行動”開始后,時任縣公安局局長林東多次聽取抓捕小組匯報,并作出重要指示:不惜一切代價將這只“紅蜘蛛”抓獲歸案,使這件特大搶劫案件能夠畫上圓滿的句號。領命后的全體參戰(zhàn)人員,當即召開案情分析會,制訂了詳細作戰(zhàn)計劃,決定將一切工作推倒重來,徹底梳理案件中各個細節(jié),認真研究分析,以期待從中發(fā)現(xiàn)蛛絲馬跡,并緊緊圍繞王某父母、好友、知情人再進行耐心細致的走訪。一遍遍的上門,一聲聲的勸導,最終打動了王某父親的心,想起在今年上半年有一天的凌晨三四點鐘,王某喝醉后曾打電話回家,在電話里一會哭、一會叫,還講其在安徽生活,日子不好過,為了逃亡一下搬家,一下?lián)Q手機等話語。但王父是一個年近七旬的農(nóng)民,眼睛、耳朵都不好使,根本回憶不出是什么號碼打來的。
一條看似普通的線索,卻成了辦案民警的“寶貝”,雖然這個線索時隔太久,真假難料,但絕不可放過。在上級技術部門的支持下,最終鎖定了一個可疑電話,但該電話已于7月份停機。獲此線索后,抓捕組于10月18日當夜趕往蕭山調查。在蕭山警方的配合下,通過查找資料和網(wǎng)上作戰(zhàn),發(fā)現(xiàn)該號碼與杭州市余杭區(qū)一家叫“天都城”的歌廳經(jīng)常在聯(lián)系,專案組人員馬不停蹄趕往這家娛樂城著手調查。經(jīng)調查,該娛樂城人員混雜,經(jīng)常換人,沒有獲得有價值線索。辦案人員毫不氣餒,一路人馬與當?shù)鼐铰?lián)系取得他們的支持;另一路人馬查找該娛樂場所主管人員,對在那上班時間較長的人員進行走訪,并成功排摸出一個在余杭城郊接合部的可疑新村,這是一個有名的“小姐村”、“二奶村”,住著3000多名歌舞廳從業(yè)人員。專案組決定立即入駐該新村,并根據(jù)那兒的人“白天睡覺,晚上出門”的特點制定工作方案,挨家挨戶進行走訪。經(jīng)過四天五夜的細致工作,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有人指認出該女子曾在去年與一個叫“小翁”的男子處過對象,但現(xiàn)在人已不知去向。民警立即通過網(wǎng)上查詢,查找對比,摸排出13個相關人員,供知情人辨別確認后,確定了翁某身份。在衢州警方的全力配合下,于11月13日夜在衢州一網(wǎng)吧上網(wǎng)的“小翁”進入警方視線,專案組連夜趕往該地,面對警方強大的政治攻勢,翁某的心理防線徹底擊潰,并交代出“王某知曉全國正在開展‘清網(wǎng)’追逃行動,已掐斷了一切與外界的聯(lián)系并十天換一暫住地,現(xiàn)躲在杭州下城區(qū)東勝街道一暫住房內準備三天后逃往蘇州躲避”的情況。
獲此重大線索,抓捕組全體人員精神大振,不顧一路疲憊,當即趕往杭州進行抓捕,11月14日下午3時,當民警神兵天降般敲開了王某的暫住房門,將正在準備行李打算再次外逃的王某堵在房內時,王某嘟囔著:“完了,這下終于被抓住了!
經(jīng)過近一個多月的艱苦追蹤和抓捕組人員辛勤付出后,目前,犯罪嫌疑人王某已被順利押解至寧海,等待她的必將是法律的嚴懲。(通訊員周國亮記者婁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