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自己的作品前,胡勇很自信。
畢業(yè)于西安美術學院的胡勇,是寧波利華針織有限公司的針織服裝設計師。
1998年,剛畢業(yè)的胡勇從西安來到寧海,從小小的圖案設計開始打拼,2003年,又“半路出家”,做起了針織服裝設計。談及“改行”的原因,他說,五年工作經(jīng)歷,讓他清楚地了解到一個事實:這個世界,根本不缺時尚服裝設計師,卻非常缺乏針織服裝設計師。在他看來,國人對羊毛衫有一種誤解:即羊毛衫只適合中老年人穿著。事實上,在歐洲等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羊毛衫更多的為年輕人所青睞。他想在寧海這個舞臺上設計出時尚的羊毛衫。
16年間,他經(jīng)歷了羊毛衫設計理念的巨大改變:上世紀90年代,羊毛衫的設計僅僅體現(xiàn)在各種提花的變換上,花卉、動物、幾何圖形……能想到的圖案幾乎用遍,直到90年代中期才有了款式上的變化。現(xiàn)在,已走向時裝化的羊毛衫,隨著各種各樣的市場需求,也在向個性化邁進。
如何迎合這種消費趨勢,將時尚潮流應用在時裝化的針織上?事實上,羊毛衫作為一種特殊的服裝,在設計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考慮的東西很多,可發(fā)揮的卻很少,市場定位,消費群體,流行色,主題,銷售渠道等一系列的東西都得考慮,設計時描繪出的圖案必須抽象又形象,太復雜的東西不一定好看,簡單明朗又能體現(xiàn)獨特風格的設計往往被客戶接受。有時甚至人人都會想到看到的常見的圖案被巧妙地應用在羊毛衫的某一角落,卻出人意料地被客戶和大眾叫好。當這諸多因素都考慮過了以后,留給設計師發(fā)揮的余地已經(jīng)很少。
偏向虎山行的他,并沒有因為這個行業(yè)“余地”少,而放棄這個夢想的舞臺。在他看來,毛衫織法雖然簡單,但卻能織出千變?nèi)f化的組織來,如果能把握好組織,就能在風格上做大的發(fā)揮。正是基于這種認識,埋頭設計的他,2004年參加了全國毛衫針織服裝大獎賽,收獲頗豐,他帶去的作品,一件獲得金獎,兩件獲得銀獎。
獲得大獎之后的他,并沒有沾沾自喜,而是選擇“退隱江湖”,去研究市場。他說,設計的服裝是要走向市場的,而不是掛在陳列室里,或者穿在T臺的模特身上,因而最重要的是適應市場和迎合消費者。所以,閑暇之余,他很喜歡到各地走走,去大街小巷捕捉流行的款式,來把握市場。結合市場實際需求,他先后做過法國、日本、香港、國內(nèi)等一些大牌的貼牌設計,并讓利華公司貼牌產(chǎn)量連續(xù)多年奪得國內(nèi)知名品牌業(yè)內(nèi)第一名,同時也獲得了國內(nèi)外客戶的認可。
如今,本是畫畫專業(yè)的他,在利華這個服裝天地已打拼了16年。從藝術到服裝,他說,這是一條漫長的征途,探索多年才慢慢發(fā)現(xiàn)藝術和服裝其實存在一種極為微妙的關系。針織服裝同樣需用大膽、自由、充滿激情的手法,去跨越服裝所固有的界限,讓針織服裝的設計風格更加多元,更具有生命力和藝術感染力。而在寧海的16年,也讓他深深愛上了腳下這片山清水秀的土地。他說,寧海是個人杰地靈的地方,是她,成就了我夢想的舞臺! (記者趙燕實習生呂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