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月”花園一角
最愛那一抹綠
主人公:網(wǎng)友“弦月”
這里有清麗脫俗的水蓮,傲雪挺立的梅花,溫文爾雅的幽蘭,還有吊蘭、文竹、情人淚獻上或淺或深的綠色畫布……如果你恰巧路過她家的院子,請一定駐足,欣賞一下她在這個小天地里孕育出的一片“綠色”。
這一片“綠色”位于茶院,只有十幾平方米。小院雖不大,但一步一景,種有植物近50種,猶如一個小型生態(tài)園林。置身其中,完全平息了初夏的悶熱,只剩一片沁人心脾的綠。“自己愛花的品性也許是受了外婆的感染與遺傳吧。”主人“弦月”是文峰論壇“花鳥蟲魚”版塊的版主。她告訴記者,由于兒時體弱,住在鄉(xiāng)下的外婆就成了“良醫(yī)”,用各種不同的植物幫她調(diào)理。“刺麻”可以醫(yī)治婦女病,“魚腥草”清熱解毒,“巖斑楂”能醫(yī)治風濕與神經(jīng)痛……在“弦月”的記憶中,外婆家的前院總是栽滿了花草,有茶花、木槿、月季、大麗花、美人蕉等;后院種著叢叢青翠的細竹與好幾種果樹,一條清澈細長的山溪水流,白涓涓地從院子邊沿向外蜿蜒。
正是兒時難以磨滅的美好記憶,讓長大后的她迷戀上了山坳坳,并無數(shù)次踏著山徑細尋花香。“現(xiàn)實生活有時挺壓抑的,如何‘開之淡然’,我選擇了花草。”休息時,“弦月”會去家附近尋找花草,也上網(wǎng)買各種種子來試種。她說做什么事情都需要辛苦付出,侍弄花草也一樣,比如:每到秋冬季節(jié),天涼了,她要一一把喜溫的植物搬進室內(nèi)。對于一些招蟲子的植物,她要時刻關(guān)注,打藥水。此外,“弦月”還介紹說,觀葉植物要控制溫度和濕度,而觀花植物則要關(guān)注肥料。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更愛那些山中微小的花草,欣賞它們細小的從容淡雅,見證它們生生不息的輪回。”“弦月”表示,在這日漸狹隘的城市空間里,兒時外婆的山中情結(jié)和對心靈寧靜的追求,讓她倍加覺得綠色是她生命中最向往最不可或缺的一抹色彩。最后,她笑著說,“在自己心靈的窗口擺上一盆綠,養(yǎng)出一朵沁心的花,何嘗不是一種超脫與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