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即
鄭偉軍在接受記者采訪
鄭偉軍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口音,就像一盤雜燴菜,里面既有南方人的口音,又有純正的東北方言。事實上,這兩種不同的口音清晰地勾勒出了鄭偉軍的人生經歷。25歲之前,他的人生屬于寧海,25歲之后,他的人生屬于東北。
1997年正月十四,是寧海傳統(tǒng)的元宵節(jié)。與往年不同的是,此時的鄭偉軍并沒有呆在家里與家人歡度元宵,而是坐在前往東北的飛機上。對于當時25歲的鄭偉軍來講,東北是一個遙遠得不能再遙遠的地方了。此前,他去過最遠的地方是北京,那一次,他是去旅游。而這一次去東北,他要去開拓一個嶄新的電熱水器市場。
鄭偉軍是梅林人,曾經是梅林一家橡膠廠的業(yè)務員。后來出于生活的壓力,他離開那個廠子,到寧海的另一家熱水器廠尋求發(fā)展。在前往東北之前,他還被熱水器廠送到山東培訓了將近一年。對于鄭偉軍來說,這次東北之行是一次“陌生之旅”,沒有親人,沒有朋友,事實上,也沒有業(yè)務。對于做業(yè)務的人來說,沒有開拓的市場可以美其名曰市場潛力巨大,但現實一點,也就是前途未卜。
鄭偉軍前往的地方是遼寧撫順。撫順是位于遼寧省東部的中國北方重要的工業(yè)基地。對于鄭偉軍而言,這個擁有著200萬人口的大城市,更是一個沒有一個熟人的陌生地方。但當時的鄭偉軍根本沒有時間打理自己的鄉(xiāng)愁,他首先要做的事便是尋個地方住下,然后考慮如何打開當地市場。很快,他便尋了個便宜的招待所。住下后,他花了好幾天時間去了解當地電熱水器的市場行情。通過對當地市場的分析,他得出了兩個結論,第一,這里的人們沒有接觸過電熱水器,只要讓他們了解到電熱水器的優(yōu)勢,市場還是很大的。第二,這里最有影響力的商業(yè)平臺是撫順百貨大樓,只要能在這座大樓里放上自己的產品,一定能將輻射面做到最大。于是,隔天,鄭偉軍便帶上自己的電熱水器前往撫順百貨大樓。
當時撫順市普遍使用的都是燃氣熱水器,對于電熱水器,人們缺乏了解。市場對于新興事物的接受總是有一個過程。商場負責人也提出了類似的疑慮。鄭偉軍對此早有準備,他詳細地介紹了電熱水器的功能以及較之燃氣熱水器的優(yōu)勢所在。鄭偉軍清晰的敘述很快便改變了對方的想法,他同意將鄭偉軍的電熱水器在一樓的柜臺放一段時間,試著銷售一下。
盡管第一步算是邁出去了,但對于鄭偉軍來說,困難和壓力卻依然存在。對于很多去東北的南方人來講,最不適應的便是氣候與飲食。鄭偉軍說,自己對飲食倒沒太多不適,因為以前家里條件不好,對飲食沒什么講究。最難受的是天氣,東北的房間里都有暖氣,加之天氣干燥,他的嘴唇幾乎每天都是裂開的,但他說自己是苦孩子出身,這些對他來說,都不算什么,最重要的考驗還是業(yè)務的開展。對他而言,這次東北之行是一次重大的人生投資。此前,他在山東培訓了將近一年,為的就是在東北拓展電熱水器業(yè)務。來時,廠里給了他一萬元,用于一切開支。對鄭偉軍來說,這一萬元就像一個沙漏,過一天,就意味著自己的機會少一天。如果這一萬元花完了,業(yè)務仍做不出,那就意味著這次出行失敗,他要打道回府了。為了省錢,鄭偉軍買了個小電飯煲,自己燜飯。飯燜下后,他就到附近的小菜場買點菜,然后找個小飯店加工一下,帶回招待所吃。
設置電熱水器柜臺后,關注熱水器的顧客逐漸多了起來,也有人開始購買,但數量卻不多。通過觀察,鄭偉軍發(fā)現,商場的導購員對產品不夠熟悉,所以很多人對于電熱水器還是缺乏信任。于是,他便親自上陣,向顧客進行宣傳。鄭偉軍笑稱,自己當時領一份錢,打兩份工,既是業(yè)務員,又是售貨員。盡管辛苦,但效果卻很好。因為他的詳盡介紹,人們對這個品牌的電熱水器開始熟悉起來,銷量也從起初的一兩臺到后來的四五臺?吹绞袌龅倪@個反應,鄭偉軍心里終于有了底。
兩個月后,商場的一個舉動更是讓鄭偉軍有了底氣。因為電熱水器銷售良好,商場決定和鄭偉軍簽訂一筆五十萬的銷售合同。當年,鄭偉軍總共做了一百六十萬的銷售額。隨后,便直線上升,到了1999年,年銷售額達到1000多萬元。
回想起自己“闖關東”的這段經歷,鄭偉軍顯得很平靜,說話永遠是一個柔和的語調,臉上永遠掛著微笑。對于也有意愿“闖關東”的同鄉(xiāng),鄭偉軍說,做生意,首先產品質量要好,其次無論去哪里,都要和當地的人和環(huán)境融在一起。最后,做什么事情,只要一心一意去做,總會有回報。
鄭偉軍說,現在他已經從當初的市級代理做到了省級代理,產品也從單一的電熱水器發(fā)展到消毒柜、煙灶等多種電器經營。唯一讓他感到遺憾的是,現在的銷售額還停留在1000多萬元。做銷售有時也講運氣,比如慈溪的一個品牌,當年在東北的銷售還不如自己。但現在因為品牌大了,東北的銷售也隨之增大,做到了五六億。有時產品的銷售規(guī)模,并非是銷售人員所能決定的。現在,他正計劃著第二次創(chuàng)業(yè),自己做電器生產。每年鄭偉軍都會帶著家人回寧海兩次。對于他而言,東北是他的第二故鄉(xiāng)。他的妻子是東北人,孩子也在東北出生。但人總是有家鄉(xiāng)情結的,有了經驗和閱歷,他也在考慮,如果有機會,他希望能在老家進行第二次創(chuàng)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