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多空位都是濕的,你那里有沒有啊,坐都坐不得了……”前日上午,記者在搭乘公交出行時,看到從氣象北路上來的兩位老大媽為找座位而犯愁。車上明明還有五六個空位,座位卻都是濕漉漉的,兩人最后選擇站著。
“菲特”帶來的暴雨讓市民人手一傘。然而,濕漉漉的雨傘為乘公交車帶來了不少煩惱:淋過雨的雨傘一上車就開始“流汗”,一些不太注意的乘客把雨傘亂甩亂放,弄濕了別人,打濕了座位,結果搞得車有座而人卻無處坐。
現(xiàn)象:濕雨傘老“占位”
前日中午,記者在氣象北路乘坐111路公交車。一上車發(fā)現(xiàn)公交車挺“擠”的,過道上站了不少乘客。而當記者擠到下客門時卻看到,靠近車門的座位是空著的,靠窗位置的座位也有不少空著。為什么乘客有座位不坐卻選擇站著呢?仔細一看,車廂內凡是空出的座位,要么是被濕雨傘占著,要么就是留有一灘水。當車行至國稅局站點時,上來一名年輕的女乘客,她順手將手中濕漉漉的雨傘放在了身旁的座位上,然后拿出紙巾擦干另一個座位后坐下來。
在車輛后來經過的幾個公交站,陸續(xù)上來不少乘客。記者注意到,有部分乘客將濕雨傘放到了空座位上,也有人自覺地將濕雨傘放在地上。在天景園站點,一個老人上了車,濕雨傘旁邊的乘客看到后,立即將雨傘拿開,但座位上卻留下一灘水,老人看了看沒敢坐。
記者坐了五站路,公交車每到一站,上車的乘客大多在看到空座走近后卻都無奈地退了出來,站在了過道上。于是,這輛空蕩蕩的公交車上,站的人比坐的人多出了很多。
討論:誰也不想“濕身”
無奈是很多市民碰到這種情況的第一反應,但也有不少市民會指責這種行為。一位中年婦女在建工樓站上車后,發(fā)現(xiàn)座位都被雨傘弄濕了,就跟一個把雨傘放在座位上的女人爭執(zhí)了起來。
這番爭吵也引起了車里乘客的議論。市民張先生說起了自己的遭遇,“剛才要不是身邊這位大媽提醒,我恐怕也要中招了。”原來,他上車后看見有空位就想坐上去,多虧旁邊一位大媽提醒他座位是濕的。張先生說:“今天還算幸運,有幾次一屁股坐下去后,才發(fā)現(xiàn)座位是濕的,濕乎乎的感覺很難受,一天的情緒都被影響了!
在公交車上,一位二十多歲的乘客陳小姐告訴記者,自己經常搭乘公交車,每到雨天經常會遇到雨傘“占位”的情況,“真是很無奈,公交車就那么些座位,有些乘客還要把雨傘放在座位上,讓其他乘客有位卻沒法坐。浪費了座位資源!
建議:給雨傘穿“外套”
雨天乘坐公交車,避得了天上的雨水,卻避不了座位上的雨水?縣公交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一方面是車窗沒關造成的,有些乘客在下雨天打開車窗后就下車走人,另一方面,也與一些乘客的不文明習慣有關,如把雨傘放在座位上。濕傘的水滴不僅會弄到座位上,還弄得車廂里地面濕滑,老人孩子等容易滑倒。公交公司要求駕駛員在每條公交線路的首末兩站負責清潔車廂,確保到站發(fā)出的每輛車的潔凈安全。對于公交車在運行過程中的環(huán)境,則需要廣大乘客共同維護。
為此,有乘客建議雨天乘車時大家最好能事先準備好一個塑料袋,上車后就可以把濕傘放入袋中,避免給其他乘客帶來不便。另外,雨天乘車順手關窗也是乘客應有的美德,只要每個人都自我約束,多為別人著想,雨天愉快出行就不是件難事。
(記者水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