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讀傳家’、‘詩禮名家’是前童人的祖訓,自古以來前童都有著良好的崇學氛圍!鼻巴(zhèn)農(nóng)民學者童富鐸在談起“崇學”這一話題時表示,當前我們更應該繼承和弘揚崇學的價值觀,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從書籍中汲取營養(yǎng),收獲快樂。
童富鐸酷愛學習,尤為喜歡閱讀儒、釋、道的各類經(jīng)典,通讀了儒學十三經(jīng)、道學十三經(jīng)、佛學三藏十二部等著作。已經(jīng)70多歲的他還熱衷于走書,足跡遍布寧海、三門,曾講解過《王錫桐》等書,并上過中央電視臺講解《十里紅妝》。
“自南宋時建村到清末,前童共中科舉200多人,從近代到現(xiàn)代,前童籍的著名學者、專家、藝術(shù)家、高級知識分子有400多人!蓖昏I告訴記者,前童濃重的崇學氛圍是古鎮(zhèn)人才輩出的重要原因,因此要繼續(xù)踐行崇學的價值觀,引導人們多讀一些國學經(jīng)典,因為這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是我們祖先經(jīng)過千錘百煉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chǎn)。
童富鐸一直以來都堅持每天花半天時間來讀書,在他看來,讀書是一個修身養(yǎng)性的過程,目的在于“修心、齊家、治國、平天下”,在于“為天地立心,為生命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因此,讀書要時時刻刻,要伴隨著人的一生,這又分為三個階段,即入眼,通讀一篇文章,詳細了解其中講的具體內(nèi)容;入腦,能從文章中明白其中講的道理;入心,把道理放入心中頓悟,時刻謹記。(記者周韻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