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我寫完了寧海歷史上的文魁、首名也是唯一的“探花”盧原質的傳記,在整個寫作過程中,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盧原質的崇學精神,這可以從三個方面予以闡釋。
首先,他是一個最勤奮的讀書人,他從懂事起到當官,手不釋卷,身旁從不離開書本,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他還在家中的白玉書堂翻閱書籍。他是一個嗜書如命的人,少年時代在父母啟蒙下,就熱愛讀書,后來一個人在村鳳凰山下的文昌閣里苦讀,以古代寧海名人周弁、羅適、葉夢鼎少年時讀書故事為榜樣,專心專致,排除一切干擾,一心在書本上。而且,他讀的最多的是經典之作,是濟世興邦于世于人有所裨益的古代針砭時弊的名篇。如西漢賈誼的《治安策》,三國諸葛亮的《出師表》,唐代劉蕡的《賢良策》等。讀到興奮之時,書聲響徹山川,振動林木。及長,他又求教于多位名師,其中有他的舅父方克勤(方孝孺之父)和后來成為他岳父的朱元璋稱為“江南書布袋”的王俊華。青年時代又與當時有才學的朋友結伴去游學,相互切磋學問。其中有王琦、郭濬、許繼、楊覯等一代名人。還有他的表弟方孝孺,他倆是親情加上友情,真可用“形影不離”四字形容,性格和學問都是十分相似。從眾多朋友和同方孝孺的交往中,他獲得了書本上得不到的知識。所以說古今中外,任何一個名人的成長,除了個人的天資、勤奮外,家庭、社會的影響是極重要的客觀條件。盧原質就是在這二個條件都具備之下,才能讀書成才成為歷史名人的。
其次,盧原質崇學目的,是為了學以致用,為國家為社會發(fā)揮自己所學的知識,為社會充實一次又一次的正能量。這可從他為官時表現(xiàn)得到證實。他是一位忠于職守、清正廉潔的好官,照現(xiàn)在的話說,是一名十分稱職的公務員。
他最初擔任的是翰林院編修,官品不高,但是皇帝的近臣,皇帝出行或有事咨詢,他都要跟隨和及時回答問題。他憑藉自己所學的淵博知識,贏得了朱元璋的信任。不久升為太常寺少卿,太常寺是掌管國家級祭祀大典和禮樂教化部門,是國家六部五寺之一。官位是正四品,但責任相當重。他日夜操勞,做事謹慎細致,多次得到表彰。但又因偶然客觀原因,犯了瀆職罪,朱元璋沒有殺他,貶他去京城旁的溧水縣擔任縣丞。
他在溧水不到三年,敢于任事,事必親躬。凡修孔廟,興社學,除瘟疫,求雨滅蟲,緩賦稅,貸良種,明察刑賞,平反冤案等等,所作所為完全是一個忠臣循吏的典范。為百姓辦事,兩次都被人誣告,遞解到京城,兩次都是溧水全縣組織數(shù)百老人,進京請愿。兩次都由朱元璋當場釋放,非但沒有加罪,還嘉獎了他。在朱元璋當時殺官如麻的年代中是個奇跡。這說明盧原質所做的事是真心為百姓謀利益的,是維持國家長治久安的,不但贏得全縣百姓愛戴,也迎合了朱元璋治國心理,得到朱的欣賞。他為官的準則是“寧以孤亢見黜,不忍厲民以媚人!币馑际牵骸皩幙梢驗樽约汗赂吖⒅北涣T官,也不忍心損害百姓利益去討好上司。”他還說:“官本是民,官民一家,然不同者,官要恤民。”意思是官來自百姓,但一旦當了官,就要體貼百姓。一個地方官員,只有一心為人民謀利益,為他們排憂解難,人民才會視你為最親的人,永遠的愛你、保護你,不僅在當時,乃至你死后、千百年后,后代還會記起你的名字,敘說你的功績。
盧原質崇學最高的境界是為了明理,申明了為人的理義。他是寧海歷史上最有骨氣最硬的名人之一!跋鞣焙汀熬鸽y之役”,是朱元璋子孫的權力之爭。正如朱棣所說“是我們家里的事”你們外人無須多管。方孝孺當時只要答應起草即位詔書,盧原質只要每天去太常寺上班,他們不但可以不死,還可升官加薪。但用當時的歷史觀點來看,朱棣的篡位是謀反,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就是叛亂、分裂、另立中央。而方孝孺、盧原質所堅持維護的是正統(tǒng)的倫理綱常和道德準則,這個基本原則是不能動搖的,正義和邪惡,冰炭不能相容的。有一點必須澄清,他們并不是為姓朱的一家盡忠,而是要為天地間樹一股正氣,為百姓立一表率,為社會立一綱常。如果人人都隨風駛舵、見利忘義,這樣的國家是可悲的,最后都淪為亡國奴。
盧原質死是在方孝孺被害的第二個月之后,方孝孺被滅十族,無論從親戚還是朋友的關系上來說,他全家早該被殺了。但朱棣是政治家,他不但知道盧是其父親親點的探花,是“江南書布袋”王俊華的女婿,而且還是百姓擁戴的清官,辦事認真又忠心,是一個難得的人才,想留下來為自己所用。于是就耐心地等待他二個月,多次派人去勸降,只要答應,不但全家可以不殺,他還可升為正職。于是盧原質就在這60天中在家中靜坐等死,全家60余人也陪他煎熬,時間是最嚴峻的試金石,時間愈長,堅持愈難!古人曰:“不知死而死,是無知;知死而死,是無畏。”盧原質在這60天中,生和死都可以由自己在每分每秒中選擇,但他最終還是選擇了死,寧海歷史上恐怕沒有像他這樣無畏的人,還沒有像他這樣硬氣的人!這是一股無與倫比的正能量,就是這種能量才能鑄就中華民族的脊梁,是國家興旺存滅的支撐者。
以上是我在寫《盧原質傳》中對他如何崇學明理的一點膚淺的理解和認識。真正讀懂盧原質這一部大書還需要時間和精力。我們今天膜拜盧原質,效法盧原質,學習他的崇學精神,目的是為了使他的高大形象在當代人面前立起來。讀懂盧原質是為了文明的重建、道德的復興和良心的回歸。就像我們時刻不能忘記保護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一樣,盧原質身上的大氣、硬氣、正氣同樣需要一代又一代的繼承和弘揚。
(本文作者著有寧海歷史名人傳記叢書——《盧原質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