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任務、硬任務
如果按照原計劃,縣資產經營管理公司在2013年只對梅林、長街、躍龍3個菜市場進行改造提升,對西店菜市場則用兩年時間進行拆除重建。但因規(guī)劃紅線及建設年限不允許,只能選擇在原有場地、用1年時間進行改造提升。這意味著:本已十分緊張的時間表又被大大壓縮了!
對于菜市場改造提升,縣資產經營管理公司總經理王永進有一句話:“這是政治任務,也是硬任務,要作為公司的中心工作來抓!”年初,公司就成立了市場改造提升工作領導小組,王永進出任組長一職,副總經理和調研員任副組長,各相關科室負責人和改造市場經理為成員。組長與各市場經理當場簽訂責任狀:完不成任務,就地免職!
有關部門指導菜市場改造提升工作
制定改造方案、計劃、目標和責任,各科室、改造單位一一明確了責任,計劃推敲再三、周密再三。每星期,公司召開一次例會,每月召開一次專題匯報會。同時,公司黨委各安排1名領導聯系1家改造單位,并抽調公司紀委、審計和財務人員全程督查設計、工程預概算編制、工程招投標、工程撥款等等諸多環(huán)節(jié)。這真是手揮五弦、目送飛鴻,要的就是忙而不亂。賬很快算出來了:4家菜市場改造提升概算總投資需3600多萬元。改造總面積達2.4萬平方米。完工的時間表,排在9月底。時間緊得要命,4家菜市場快馬加鞭,相繼在5月底、6月初開工改造。
除了時間緊,1年要改造4家菜場,數量也多了些,而且4家菜場有城里的,也有鄉(xiāng)下的,比較分散。加上市場建設是一項社會公益性強的事情,投資大、周期長、收益慢,菜市場原來就一直處于保本微利的經營狀態(tài)。雖說有政府財政支持,但與龐大的支出相比,只是“杯水車薪”!一時,畏難情緒彌漫開來。
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關鍵時刻,縣資產經營管理公司黨委班子統(tǒng)一認識,把市場改造提到“德政工程”、提到我縣推進城市化進程的高度來抓,要求相關責任人結合自身職能,克服時間緊、任務重的畏難情緒,滿腔熱情打開局面。
鏡頭二:正是三伏天,氣溫高,人們的干勁更高。公司工程科、市場科作為改造提升工程的重點科室,“出門”成了工作常態(tài),天天派人蹲守在改造市場。作為菜場改造提升工程的第一責任人,各菜場經理更是身先士卒,忙得腳跟打后腦勺。西店菜場書記李恒杰累得發(fā)高燒,還一邊掛葡萄糖一邊上班;梅林菜場經理仇乾邦每天凌晨4時就趕到工地,一直忙到半夜施工結束才回家……
好像是有意考驗人們的干勁和耐心,老天并不幫忙。改造提升工程先是碰到久雨不晴的梅雨季節(jié),接著是熱氣蒸人的高溫酷暑,“水深火熱”剛過去,臺風又來湊熱鬧……公司和施工單位干脆用“倒計時”排布進度,并合理安排施工時間,落雨先干室內的活,晴天搶干露天的活;白天氣溫高,大家養(yǎng)精蓄銳,一到晚上氣溫稍低,馬上一鼓作氣挑燈夜戰(zhàn)……
時間緊,任務重,但嚴格管理不能放松。首先是程序嚴格,公司紀委、審計和財務一干人等,對改造提升工程的項目審批程序及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jiān)理單位和代理機構的招投標程序,實行現場監(jiān)督和檔案檢查并舉,確保資金使用過程陽光、透明、廉潔,當然,還有“合理到位”。其次是施工嚴格,公司工程科專門制訂了每個改造菜場的“專人負責制”,落實質量監(jiān)管工作;同時,加強工程安全監(jiān)管,在建立施工安全臺賬的基礎上,要求各施工單位籌劃自然災害應急預案,每家改造菜場都成立了由領導帶隊的值班小組,在整個施工期間全方位監(jiān)管。第三是管理嚴格,整個改造提升工程期間,菜場日常管理并不敢放松,市場巡查中隊克服點多、面廣的困難,千方百計抽調人員,并得到城管、交警等部門的大力支持,自始至終整治好市場周邊秩序,使市場內的經營活動和改造施工得到有效保證。這樣大動干戈的改造提升工程,能確保市場穩(wěn)、秩序穩(wěn),寧海人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