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大板車或者三輪車,上面裝著10來個鼓鼓囊囊的大袋子,里面全是各類炒貨,光是米胖糖,就有好幾個品種,瓜子的品種也不少,而坐在一旁的賣家則向來往的行人熱情兜售著。這場景雖然一年四季都能夠找到,但是在冬季,還是會顯得特別溫暖和應(yīng)景。都說童年的記憶里,總有那么幾個小零嘴,它們無法和飯店里的盛宴相比,也上不了家庭的飯桌,可它就藏在街頭巷尾,讓你念念不忘。
鏡頭一:
刷拉拉、刷拉拉……聞聲望去,一口敦厚親切的大鐵鍋支在架子上,帶殼的栗子和黑乎乎的小石子正在鍋內(nèi)翻炒。日前,記者在中醫(yī)院路看到一位大姐一邊努力翻炒,一邊還不忘叫賣著“糖炒栗子嘍”。伴隨著叫賣聲,香香的、甜甜的味道飄過,路過的人哪里經(jīng)得住誘惑,忍不住停下腳步買上一斤、半斤的。捧著剛出爐的糖炒栗子,殼夠薄,肉夠糯,吃在嘴里也是滿口香。
鏡頭二:
“天冷了,手凍得很,烤紅薯拿手里就暖和多了,熱氣騰騰地再吃上幾口,這感覺太舒服了。”手里正捧著烤紅薯的小燕笑嘻嘻地說,小時候和小伙伴們一起堆起磚頭烤紅薯,現(xiàn)在在街上看到賣烤紅薯也都愛買上一兩個來吃,特別香。
上周末,記者在白石頭路看到,賣烤紅薯的攤點旁圍了不少人。“兩個比拳頭稍大的烤紅薯稱下來要6塊錢,價格不便宜,但聞到這香味實在忍不住買了。”正在逛街的吳女士停下腳步買紅薯。
該攤主告訴記者:“這段時間天氣還不是很冷,烤紅薯的生意還算湊合,一天大概能賣個20斤左右,天冷些的時候生意還要好。”
鏡頭三:
“捂好耳朵,爐子要響了。”前些天,在時代大道附近看到一位師傅一邊搖著老式的爆米花爐,一邊提醒旁邊的市民。嘭!一聲巨響之后,濃郁的爆米花香就飄了出來。“給我裝兩袋熱的,買回家給小孩嘗嘗。”騎著電瓶車的大姐邊掏錢邊笑著說,“味道和現(xiàn)代的爆米花是不能比,現(xiàn)在有奶油、巧克力等,但是吃這種原生態(tài)的,有童年回憶呀。”
把玉米倒進(jìn)黑乎乎的大肚子鍋里,往里面放一小勺糖,擰緊蓋,栓牢爆筒,一只手開動風(fēng)機(jī),另一只手搖動爆筒轉(zhuǎn)……師傅邊熟練地操作著邊跟記者介紹,這爆米花主要就是通過高壓加熱之后,讓原來干硬的大米、玉米膨脹開來。說起來原理簡單,但是做起來也不容易,壓力太足會硬得咬不動,火太旺了又會變糊。正說著,一旁騎三輪車的李阿姨拿著玉米來詢問加工的價錢。“自己拿材料來加工是4元一斤,用我的材料是3元一袋,兩袋5元。”師傅告訴記者,基本上每年從12月份開始,來加工和買的人就會多起來,“平時冷清些,現(xiàn)在算是我們的旺季了,就指著這兩個月多賺點。”
和眼下的天氣相反,炒貨生意是越冷越火。
(見習(xí)記者胡盼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