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河
臭水河(記者海森攝)
“本來多好看的一條小溪流,從山上流下來的山水,本來都可以直接捧起來喝,現(xiàn)在這樣子,哪還敢喝!”昨天上午,記者來到梅林街道鳳潭村,在村口耕種的老伯看到一行人“考察”小溪流狀況,忙停下了手中的活,開始跟記者說個不停。
大伯說的就是流經梅林街道吉利外丁村和鳳潭村的黃頭坑,全長700米,是吉利和鳳潭兩村排澇及農田灌溉的主渠道,最后匯入鳧溪。遠遠的,就能看到黃頭坑岸邊的雜草堆了,散落著泡面盒、塑料袋、爛水果等各種生活垃圾。不遠處,挨著黃頭坑的垃圾站里,也堆著不少垃圾,風一吹,塑料袋這類輕飄飄的垃圾就掉進了河里。往溪流里看去,到處掛著各種食品包裝袋,還堵著不少破舊的竹簸箕和泡沫箱。在垃圾的堵塞下,黃頭坑的水流變得越來越細,河道也被淤泥填得越來越窄。正值春暖花開的時節(jié),黃頭坑的山邊上陸陸續(xù)續(xù)開出艷麗的映山紅,掩映在一片青翠的山樹中,很是動人。但是,由于部分村民衛(wèi)生意識不強,隨處傾倒垃圾,讓黃頭坑的春色就這樣被刺眼的垃圾所掩蓋。
而在梅林大路周村,讓原本清澈美觀的荷花塘變得臟臭的最大“元兇”卻是洋洋灑灑飄落的枯樹葉。在荷花塘墨綠色的水面上,浮著從塘邊樟樹上飄下來的落葉,漂著從岸邊攤販處散落的塑料袋。在荷花塘的出水口,淤積了大量的枯樹葉,堵住了出水口,走近就能聞到一股難聞的腐臭味。仔細看,會發(fā)現(xiàn)荷花塘底部積了厚厚的淤泥,長出一層綠色的苔蘚,讓荷花塘的水看起來泛著一層不干凈的綠。
“我現(xiàn)在連拖把都不愿意放在這里洗。”剛走到荷花塘下游的小池塘里,家住池塘邊的一位村民立馬抱怨起來,她說,每次一下大雨,池塘水就漫上來,又臟又臭,自己出去通一通出水口,也只能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在大路周村村委孔亞飛的帶領下,記者來到荷花塘上游,發(fā)現(xiàn)上游除了零星飄在水面上的幾片落葉,沒有看到淤積的枯腐樹葉,也沒有聞到令人不舒服的味道。孔亞飛說,都是同源之水,只要通過整治,荷花塘定能重現(xiàn)美麗。
梅林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荷花塘的整治已經完成了招投標工作,本周四將開會確認具體整治時間和詳細整治措施,通過這次全面徹底的整治,著力將大路周的荷花塘真正打造成為美麗的景觀池塘。
本網將作跟蹤報道。 (見習記者何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