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边@是孔夫子的向往,也是我們在春天里的共同愿景。
現(xiàn)實中,卻有一些丑陋的鏡頭大煞風景——天氣晴好,春光明媚,學生春游愜意,公園垃圾成災(zāi)。這是《今日寧!穲蟮赖南,也是存在多年的實際問題。
從女兒上幼兒園開始,先后有十多次的春游秋游。每次,女兒都是歡天喜地。提前好幾天就跟她媽媽一起到超市采購各式各樣吃的喝的,裝了滿滿一書包。每次,我總是喟然而嘆:半天時間,吃得了嗎?背那么多累不累?妻女異口同聲地說:人家都這樣的。于是女兒每每春(秋)游回來,總不想吃午飯了,一書包的零食與同學交換著分享基本都裝進肚子了嘛。這是游覽美景嗎?說得不好聽點,這是暴殄“美食”。也由是,我?guī)状稳ソ优畠,也真見遍地垃圾、狼藉不堪?/p>
學校老師是有讓學生們自帶垃圾袋,但有沒有讓學生和家長別相互攀比帶那么多零食?有的老師可能會說,但也只停留在說過則已。其實,完全可以嚴明“禁令”:春(秋)游半天,一人一瓶水(飲料)一袋(包)零食。家長的話孩子往往聽而不聞,老師的話學生可是恭聽如儀的。如是,從源頭上減少,再在過程中加以教育,垃圾還能成災(zāi)嗎?
筆者又拿國外說事——日本某一學校,學生外出游玩,臨近午餐時間,猛烈太陽底下,學生不入草坪,也不躲進樹蔭,而是席地安坐綠地路邊,靜靜吃著自帶的食品。吃后,不見一點垃圾,都各自帶走——吃了也兜著走。
日本的孩子并非天生如此“文明”,而我們的孩子亦非由來如此“素質(zhì)”。關(guān)鍵是教育,從小教起,從小事教起。不但父母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學校、老師的教育更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其實春游等課外活動就是老師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最好機會,對于學生亂扔垃圾的行為,相信每個老師都在積極引導,讓學生樹立愛護環(huán)境、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但顯然還需強化。誠然,讓我們的孩子在快樂游玩后,公園不再垃圾成災(zāi),而這也正折射著方方面面的文明素質(zh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