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三:部分家長安全意識不強或有卻不作為
知道孩子喜歡玩火,卻將打火機放在孩子觸手可及的地方,這是記者在外來務(wù)工人員劉女士家發(fā)現(xiàn)的問題。劉女士說,他們一家都是旱鴨子,所以不擔心水的問題。但緊接著,劉女士讀四年級的兒子小偉告訴記者,他不喜歡玩水,但喜歡玩火,一張紙,一個打火機,然后走到門口燒著玩。
“這個壞習(xí)慣我都不知道糾正了他多少次。”劉女士表示,相信在她“嚴厲”的管教下,孩子應(yīng)該不會再玩火了。而沒多久,劉女士卻從小偉面前的電腦桌抽屜里拿出了一個打火機,點著香煙后,隨手又放了回去。
家長一個人帶著多個孩子去河邊玩,這是記者在躍龍街道辛嶺一處外來務(wù)工人員聚集地發(fā)現(xiàn)的問題。傍晚,辛嶺小學(xué)附近的河段,經(jīng)常能看到小孩子在河里玩耍,身邊有時有家長在洗衣服,有時沒有大人。住在附近的花女士表示,天氣熱的時候,自己也會帶著3個孩子去河里玩,其中一個剛滿1周歲。
一個人,3個在小河邊玩耍的孩子,顧得牢嗎?面對記者的疑惑,花女士含糊地表示,應(yīng)該沒問題,就是在河邊走走。
問題四:安全“緊箍咒”下孩子去哪兒玩?
“上興趣班比較好玩,有很多小朋友。”陳女士的孫女希希愛好廣泛,白天去暑假班學(xué)習(xí),晚上去少年宮學(xué)美術(shù),另外還報了鋼琴等興趣班,把整個暑假填得滿滿的。陳女士說:“現(xiàn)在老一輩的都跟不上小孩的節(jié)奏,寧愿多花幾個錢報班,既能確保相對安全,又能讓孩子多學(xué)點東西。”
然而報班需要一定的經(jīng)濟條件,記者在走訪中發(fā)現(xiàn)不少外來務(wù)工人員由于經(jīng)濟原因,只能讓孩子待家里,或者送回老家。
租住在上金的歐先生一家,暑假就將三個孩子送回了老家貴州。他說:“白天孩子沒人帶,三個孩子報班的費用又承受不起,所以只能送回老家。”
“暑假就在家里看看電視,帶弟弟妹妹,傍晚可以去大樟樹下玩。”花女士9歲的大女兒婷婷向記者講述了暑假以來每天幾乎不變的例程:早上7點多起床,學(xué)習(xí)1個多小時,然后看電視,中午睡個午覺,午覺后媽媽有事的話就帶弟弟妹妹,看看電視。傍晚在村子里的健身場所轉(zhuǎn)一圈或者和媽媽去河邊玩是她暑假以來所有的外出娛樂活動。
記者手記
一到暑假,留守兒童和外來務(wù)工人員子女的去處就成了問題,親戚家、老家、暑假班……不少留守兒童一提起父母就紅了眼,說的最多的就是希望爸爸媽媽能快點回家。而那些一直被“關(guān)”在家里的孩子,面臨的是幾乎沒有娛樂的暑假,他們大多對暑假生活沒有期望,談起暑假臉上沒有興奮、沒有笑容,只是一片漠然。
采訪中,大多家長都表示就安全問題和孩子溝通過,說千叮萬囑也不為過,但孩子想做什么,想去哪兒玩,受訪的家長中只有一位表示問過孩子這類問題。記者認為,對于自制力不強的孩子來說,安全問題不僅僅是家長禁止他們做什么,還有孩子想做的事情里,哪些是存在安全隱患的。暑期安全問題,歸根結(jié)底是對孩子的關(guān)注問題,無論作為家長的你工作有多么忙,請多分一些注意力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