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奶奶制作的虎頭鞋
說起虎頭鞋,可能更多的人把它的樣子儲存在記憶里,印象中大概就是一雙手工縫制的鞋子以老虎的樣子作為雛形。至于這鞋子怎么做出來?步驟有哪些?多數人不一定能詳細描述。就如現在,會做虎頭鞋的人越來越少,穿的人也日益減少,手工制作的虎頭鞋也就成了稀罕物。不過,家住一市鎮(zhèn)上陳村,今年71歲的老人曹鳳香是現存為數不多的會做虎頭鞋虎頭帽的老人之一。
近日上午,見到曹奶奶時,她正坐在村子里路口的小凳子上,聽說記者是來看她做的虎頭鞋的,曹奶奶笑呵呵地邁著小步往自己屋里走,拿出了虎頭鞋、小掛件、小香袋一大堆手工作品擺在圓桌上。
巧手奶奶正在穿針引線
在桌上,一雙已完工的虎頭鞋“成品”立馬吸引了眼球,紅藍配色的鞋面,加上粗黑色絲線繡成的眼睛、睫毛、胡子,再用金線勾勒出了耳朵和鼻子,雖說鞋子只有巴掌大小,但從細密的針腳能看出,一針一線純手工縫制的不易。“別看它就這么點大,做起來很費功夫。”曹奶奶說,做一雙虎頭鞋先要剪好鞋樣,然后是納鞋底、拼布、挑花、繡花、補花、粘胡須、滾口、鑲邊等十多道工序手工縫制。“一雙虎頭鞋至少要納千針以上,光是虎頭,就得用刺繡、拔花好幾種針法。”曹奶奶笑著說,很多人都說虎頭的樣子都差不多,不過對于我們這些干慣繡活的人來說,虎頭的紋路,搭配的飾品都是有講究的。
曹奶奶年輕的時候就很擅長女紅,18歲開始就做起了繡花枕頭、攔腰、帳沿。“那個年代做女紅的還很多,女孩子幾乎多多少少都會點。”曹奶奶說,“不過現在,做虎頭鞋的,我們村里只剩下我一個了。”除了會做民間傳統(tǒng)工藝品虎頭鞋,曹奶奶還會自己備料縫制虎頭帽等一些手工作品,這些手工作品還獲過不少獎。她的刺繡獲得過“華東杯”巾幗巧手作品展示會一等獎,虎頭鞋獲得了浙江省“民間巧女”手工技藝大賽銀獎,此外,她還參加過2011中國(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中國義烏文化產品交易博覽會,并且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現在她做一雙虎頭鞋要花近一周的時間,“年紀大了要戴著老花鏡,一直繡著很費眼神,但是看到完成的作品,心里還是有一份充實和愜意感。”曹奶奶閑時幾乎都在賣力地做女紅,不過做出來的成品卻不出售,“我做這些就是圖開心,如果換了鈔票就變了味道。”用曹奶奶的話說,她只想把對晚輩的愛通過一針一線縫進這些手工作品中。
(記者胡盼攀通訊員周如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