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對于古代文人來說,家具不僅是一件實(shí)用品,同樣也是一件藝術(shù)品。家具身上體現(xiàn)的不僅是木匠的工藝,同樣也是主人的情趣。寧海的明清家具中,也處處流露出這種情趣。比如包竹做家具。
包竹做花幾
古代文人偏愛竹子,“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似乎成了古代文人偏愛竹子最好的宣傳語。但從家具的角度講,竹子并不是好的做家具的原料。竹子易霉蛀,不受重,做家具時(shí),無法形成板材,也沒辦法做榫卯。為了滿足對竹子的喜愛,古代文人和工匠想出了一種巧妙的辦法,以木仿竹來做家具,既回避竹子原材料的缺點(diǎn),又讓竹的雅致在家具上得到充分展示。這個(gè)工藝,就是包竹做。
應(yīng)敏明至今還印象深刻的是,他剛?cè)胄袝r(shí),所收來的第一件家具便是清代中期的包竹做疊箱櫥。二十年前,應(yīng)敏明還是收藏的門外人,一次,有事去冠莊,忙完事,朋友便帶他去看寧海的明清老家具。他記得自己彎過幾個(gè)小弄堂,到了一家明清家具收購店。進(jìn)了店,從未接觸過明清家具的他很快便被一口疊箱櫥所吸引,那時(shí),應(yīng)敏明并不知道包竹做這種工藝,他看著那口疊箱櫥,看見櫥的面板全是木頭的,可是邊角和四腳又是竹子的,他不明白這樣一口櫥為什么要用竹子?卻用毛竹桿竹根頭和木頭混做。隨后,家具店的店主便跟他解釋,說這口疊箱櫥其實(shí)全部是木頭的。這種做法叫包竹做,就是木頭家具仿照竹子的形態(tài),把竹桿竹芽竹根竹葉全部做進(jìn)家具里。就像眼前的這件清代中期的疊箱櫥,所有線條都做出竹桿竹芽,線腳下面做成竹根,木匠完工后,漆匠再施之以大漆,做出毛竹樣,年代一長出包漿幾近老竹器了。
聽完店主的介紹,應(yīng)敏明恍然大悟,連連稱妙。當(dāng)場便買下這口疊箱櫥,并因此進(jìn)入了收藏一族。
應(yīng)敏明說,竹器乃大雅之物,中國古文人就最推崇竹,F(xiàn)在拍賣行里的老竹藝不知比黃金貴多少倍。平常人很難想象屋前房后漫山遍野的竹子經(jīng)過能工巧匠的改造竟然可奉為天物。自從開始玩收藏,應(yīng)敏明便對有竹藝的古家具多加留意,也曾收到過好幾件精品。現(xiàn)在,這些藏品都陳列在他的書房里,增添風(fēng)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