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永世難忘的愛情故事
穿過荊棘密布的山路,走了半個多小時,到達村里先人的墓群。正中間一座墓最大,碑上刻著郭公希淵和潘氏,顯然是一對夫婦合墓。“這就是岙潘村最早的太公和太婆,‘生潘死郭’的習(xí)俗也正是從那時開始,至今已有700多年。”潘勝利介紹說。
“生潘死郭”,在岙潘村的宗譜里也有記載,盡管不甚完整,但還是能看到岙潘村人數(shù)百年來繁衍生息的絲絲脈絡(luò)。
宗譜已經(jīng)修訂到了第三版,最早的版本已很陳舊,黃色的綢緞封面開始褪色,有的地方已經(jīng)破開。岙潘村人對宗譜珍愛有加,在他們眼里,那是子孫后代了解自己身世的唯一證據(jù)。“不知道這個歷史,怎么知道自己是從哪里來的呢?”
“戶部尚書元林公長子良甲公由天臺青石橋遷邑之銀杏樹以為發(fā)祥之祖。”關(guān)于寧海郭氏的由來,宗譜有記載顯示,他是南宋時期的良甲公,唐朝名將郭子儀的第十七代后裔,其父元林公官至戶部尚書。良甲公的故鄉(xiāng)是天臺,有一天,他突然想游山玩水了,于是帶著隨從來到了寧海深甽鎮(zhèn)長洋村,發(fā)現(xiàn)這里山清水秀,更適宜居住,于是回去和父親、弟弟告別,帶著妻兒定居在這里。
《郭氏宗譜》
良甲公的兒子希淵公和他父親一樣,也喜歡游山玩水、尋幽訪韻。在長洋聽聞馮娘娘的傳說后,特意從長洋游歷至岙潘一帶。在這個倚山靠海,風(fēng)水極佳的地方,他結(jié)識了潘家小姐。出于對留守在岙潘村的潘氏家人的敬意和對潘家小姐的愛慕,他決定在岙潘扎根,上門提親,并接受了入贅的要求,還留下了這個傳承數(shù)百年的“生潘死郭”的習(xí)俗。“二世希淵公贅邑令潘諱珣公女。后因潘公乏嗣,遂易岳壻之分而為父子之稱。生則氏潘,不忍沒岳翁之祀,死則氏郭,不敢忘己身所出”。宗譜中的短短數(shù)十個字,交待了“生潘死郭”的由來。
希淵公生于公元1177年,死于公元1243年,其夫人潘氏生于1192年,死于1265年,兩人合葬于今天的后山頭月角灣。之后漫長的700多年,祖輩定下的規(guī)矩就這樣代代相傳,一直延續(xù)至今。
但是,那時候的希淵內(nèi)心扎掙過嗎?畢竟在古時,入贅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況且是戶部尚書之門第。希淵堅持死后重新改回郭姓,顯然也很看重自己的姓氏,又是什么力量,讓他妥協(xié)了呢……
或許這就是愛情的可貴啦。宗譜記載,潘家沒有男丁,只有女兒,所以希望希淵入贅,由翁婿之稱改成了父子之稱。當(dāng)時希淵很有氣度,認為自己兄弟四個,郭家有人傳宗接代,自己的后代姓潘也無妨,但又不想后人忘了自己的本姓,于是想出了個折中之策:“活著的時候姓潘,死去之后就姓郭。”他們沖破重重阻力才走到一起,面對岳父的苛刻要求,這個出身名門的年輕人一定經(jīng)過了激烈的思想斗爭,在無數(shù)次的糾結(jié)、躊躇、輾轉(zhuǎn)反側(cè)后,終于作出了這樣一個艱難的決定,放棄門第,選擇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