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學那泰山頂上一青松……”每當高亢激越的唱腔響起,劇場就爆發(fā)出雷鳴般的掌聲和喝彩聲,兩個半小時的演出,“雷鳴”達到三十多次,真可謂是精彩紛呈,高潮迭起。這是寧海的戲迷在享受山東青島京劇院于6月13日起為緱城百姓獻演《沙家浜》的熱辣場景。14日晚上已然是“二”進“沙家浜”,而觀眾們的看戲熱情非但沒減,反而呈現(xiàn)出更加火爆的趨勢。
“好久沒看到這樣的好戲了”,寧?h原文廣局局長袁哲飛深深贊嘆,“一是它是一部紅色經(jīng)典現(xiàn)代京劇,內(nèi)容反映江南軍民攜手抗戰(zhàn)的主題,情節(jié)充滿驚險智慧的沖突,有看頭;二是這戲的唱腔特好聽,在傳統(tǒng)上有創(chuàng)新,韻味濃,讓老百姓耳熟能詳百聽不厭;三是這個劇團的演出水平很高。演員年輕有活力,一招一式很到位,琴師們和文武場合作效果佳,主演和‘跑龍?zhí)?rsquo;的都很有激情,高亢的情緒一直感染著觀眾,所以,這場面不火爆很難!”
“寧海觀眾太棒了!”導演呂杰很感謝寧海人的捧場,“這次能為江浙兩省十多個縣市進行‘惠民送戲’活動感到很榮幸。全團一行70多人,幾十大箱道具,一路車馬勞頓,飲食自理,日里排練,晚上演出,基本上沒時間休息調(diào)整,十分辛苦,但能受到觀眾的如此歡迎,又是十分的欣慰。寧海觀眾是我們的老朋友,大約十年前,我們在此演出《紅燈記》就感受到他們既愛戲又懂戲的熱情,F(xiàn)在想不到這個方孝孺、潘天壽等大師的故鄉(xiāng)竟有21個京劇票房,數(shù)百名京劇票友,我們期待不久的將來再帶新戲為寧海人民獻演……”
而在寧海觀眾感覺中,這是一次難得的視覺盛宴。張瑛扮演的阿慶嫂俊俏知性,身段優(yōu)雅,唱腔唯美,簡直是“完美”的化身;蘇旭扮演的郭建光動作干練,嗓音清亮,富有譚派韻味,張秀晶的“沙奶奶”一出場,大家就喊“像”,渾厚高亢的李派韻味怎一個“美”字了得,最可貴的是反派“胡司令”的扮演者劉佳,不意間成了最受歡迎的“壞人”,觀眾說“他的眼神會說話”且身段動作與念白融合無隙,整場表演飽滿酣暢,淋漓盡致,大有其師父——著名花臉尚長榮大師的風范。觀眾也喜歡另一位“阿慶嫂”的扮演者、年僅28歲的王欣怡,每次出場都不吝叫好以示鼓勵和欣賞。大家還忘不了琴技高超的年輕帥哥趙偉和王前飛兩位琴師,他們不但琴拉(彈)得好,為人也很隨和,在14日中午,琴師們和張瑛、劉佳、張秀晶等演員在呂導的率領下,犧牲休息時間,與文化館京劇俱樂部的部分會員進行了京劇交流聯(lián)誼活動,讓寧海票友再次零距離感受到青島京劇院的藝術(shù)家們高超的演技和親民的真誠魅力。(通訊員婁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