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口雪竇山,有“海上蓬萊,陸上天臺”之美譽。我們從溪口鎮(zhèn)岀發(fā),沿松林夾道乘了一刻多鐘車子,就到了雪竇寺和“張學良將軍第一幽禁地”,再往上走就到了妙高臺。
妙高臺,又名天柱峰。山門上的匾額由中國當代書法家沙孟海書寫。1927年蔣介石第一次下野歸里,在此建中西合璧別墅,中間是三開間二層樓。前有天井,黑漆大門,建筑面積436平方米。門額上刻有蔣介石手跡“妙高臺”。大門外為平臺,臺上有一巖石。講解員講,蔣介石常坐在這塊石頭上,人們都稱“總統(tǒng)石”,游客聽這么一講,都要輪流坐一坐,過一過“總統(tǒng)”癮。
站在妙高臺上,倚欄遠眺,只見云霧繚繞,如入仙境,近巒遠崗,儀態(tài)萬千。這里古松成林,翠竹蔥郁,凉風過處,林濤盈耳。西南兩側(cè)為懸崖峭壁,瀕臨無底深淵。
從亭下村看妙高臺,只見山峰不見平臺;自雪竇山登絕頂俯視,則只見平臺不見山峰,因此有“妙高臺上妙高峰”之句。抗戰(zhàn)時期,日本為了羞辱蔣介石,在1939年12月12日,6架日機轟炸蔣介石老家,炸毀了很多目標,飛機盤旋來去就是沒有發(fā)現(xiàn)妙高臺,使別墅得以保全。這里還有樹齡一二百年的楓香樹和馬尾松。身依古松,可曠覽無限風光。
據(jù)記載,宋代高僧知和禪師曾在這里修行20年,留下了消凡臺、伏虎洞、晏坐石等遺跡。還有個動聽的傳說:知和禪師一心修成正果,每天五更就上妙高臺,坐在大青石上念念有詞。聲音宏亮,令飛鳥動情,鳴唱應和。妙高臺下有一洞,洞里住著兩只老虎,老虎每天聽了佛家禪語之后,野性逐漸收斂。一天,知和禪師對著群山講,南海觀世音菩薩為了普度眾生,從洛迦山跳過海面到舟山。為開辟普陀名山,與荼毒眾生的白蓮花蛇斗法……老虎聽入迷了,故事講完,老虎跳著離去。第二天,知和禪師把木魚一敲,老虎又來聽,時間一長老虎被他馴服了。宋宣和七年,知和圓寂,兩只老虎狂跳吼叫,直至有人塑了知和禪師坐像,老虎才靜下來,日夜守著。
明代進士李謙《妙高臺》詩云:吾聞妙高臺,海涌金芙蓉,上有萬古苔,虎豹留其蹤;日月掛天柱,煙霞蹈石峰,所嗟異僧去,寂寞青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