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擁有更多的‘同班同學’嗎?想與不同的人成為‘同桌’嗎?想要提早體驗大學教學模式嗎?”隨著開學日子的逐漸臨近,高考新政策又成了熱點話題。那么,寧海對于新政是怎么應對的呢,與以往的教學方式是否會有不同?記者帶你詳細了解。
科目自選
學校實行“走班制”
浙江省新高考將實行“3+3”方案,由3門必考科目和3門選考科目組成,其中必考科目為語文、數(shù)學、外語,選考科目從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shù)7門中自主選擇3門。然而考慮到學生選擇的多樣化,7選3共有35種組合方案,走班教學無疑成了實施選修科目的普遍方式。
據(jù)了解,“走班制”是行政班與教學班的組合。學生的日常管理仍有一個固定的班級,即為行政班;同時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愿望自由選擇不同的上課內(nèi)容和學習教室,這種走班后上課的班級即為教學班,目前,寧海中學、正學中學已實行了一學期的走班教學,相對落實得較好。
寧海中學:
大文大理傾向明顯
“我們學校從上學期就已經(jīng)開始實行走班教學了,但多數(shù)還是傾向于原來的理化生、政史地組合,只有小部分學生進行了走班!睂幒V袑W教導主任陳老師告訴記者,準高二共494名學生,其中327名學生選擇原來的“理化生”組合,編排了8個班級,稱之為“科學班”;46名學生共1個班,選擇原來的“政史地”組合,稱之為“人文班”;剩余的121名學生編排了3個班,稱之為“綜合班”,出現(xiàn)了22種組合方式。
記者了解到,“綜合班”按照同科同節(jié)分層編排的原則實施教學,其中“分層”即為學考生和選考生。比如某一節(jié)排到地理時,理生班和理化班地理選考生集中到理化班上課,由地理A老師教學;而兩班的學考生走班去規(guī)定教室上課,由地理B老師教學;化生班的所有學考生留在自己班級上課,由地理C老師教學。
據(jù)陳老師介紹,為了向家長傳達新高考政策,組織開展了兩三次家長會,為了讓學生做出最適合自己的科目組合,學校先后進行了三次網(wǎng)上選課才最終編排了如今的班級!皩W校通過座談、問卷調(diào)查等方式,了解到學生、家長仍然比較傾向于原來的大文大理!
正學中學:
推進“技術(shù)+”校本化課程
“我們也同樣根據(jù)學考與選考的不同要求,進行教學進度、難度不完全一致的分層教學,而高一學生對自己定位還不特別明確,為使其更好地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科,學生對選課可作相應調(diào)整!闭龑W中學辦公室陳老師介紹說,與寧海中學不同的是,正學中學考慮到有些學生對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有困難,針對學校技術(shù)學科師資力量雄厚的實際情況,技術(shù)科目可作為一個很好的選擇,來替代大文或大理中的一門。
據(jù)了解,正學中學參考模擬選課最多的組合,確定了“大文”、“大理”、“技術(shù)+二文”、“技術(shù)+二理”四類八組的基本模式,以行政班和教學班進行管理,即班主任為每個學生建立成長檔案,任課教師為每個學生建立教學檔案。
正學中學之所以注重技術(shù)的選擇,是因為他們學校是寧波市“基于技術(shù)學科的特色創(chuàng)新項目”建設(shè)基地和寧波市政治特色學科培育基地,所以重點打造技術(shù)特色學科,以技術(shù)和政治等優(yōu)勢學科為引領(lǐng),推進技術(shù)及“技術(shù)+”校本化課程。“作為‘寧波市科技新苗培養(yǎng)計劃’基地學校,特別推出化學和技術(shù)的整合課程以及做中學課程,能更好地讓學生揚長避短,發(fā)揮特長,打好高考這一戰(zhàn)!标惱蠋熣f。
走班教學
還需摸索前行
多位教育界人士均表示,“3+3”模式的第一個“3”很好解決,第二個“3”無論從課程設(shè)置、場地安排還是師資安排,都使得教學秩序變得復雜,這幾方面的運作是一個很大挑戰(zhàn),需要整個學校、課程、老師、學生都轉(zhuǎn)起來。
首要問題是課程設(shè)置。7門科目自選雖然提高了學生的自主選擇權(quán),但這也意味著“一班一課表”將變成“一人一課表”,不同的組合方式實在太多,一不小心就容易造成大班化和小班化,這是很難控制的。其次,許多高中教學場地不夠是制約走班制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師資配置也是“走班制”實施難點之一,老師從原來教兩個行政班的學生,變?yōu)榻虂碜圆煌嗉壍膶W生,需要重新熟悉學生的學習特點,這無疑增加了對學生管理的工作。
“目前縣里一些學校考慮到軟硬件投入不夠,暫行部分試點,走班制初次嘗試,還需循序漸進慢慢摸索,建立完善的實施方案和管理制度。”縣教育局基教科方老師說。
政策鏈接:
“3+3”考試模式:語文、數(shù)學考試與改革前一樣,只在高三6月進行;選考科目每年安排2次考試,分別在4月和10月進行;外語安排2次考試,1次在10月與選考科目同期進行,1次在6月與語文、數(shù)學同期進行。其中,外語和選考科目考生每科至多限報2次,取成績高的一次計入高考。
(見習記者徐歡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