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市民反映,在甬臨線交警大隊停車場附近,有大面積垃圾堆成了小山,并且仍在“慢慢生長”。
昨日,記者來到現(xiàn)場,從道路入口處開始,沿著寬敞的土路由東往西走,最初映入眼簾的路面較為整潔,兩旁的田地種植有農(nóng)作物,即使初冬也尚存綠意。然而在繼續(xù)向前行的路上,一堆堆黃色海綿、剛剝落的茭白殼零散出現(xiàn),在七八十米處看到的景象更是令人吃驚,深色的各種廢棄布料在道路邊上排起了整齊的長隊,堆砌之處像是一個個蒙古包在此“安營扎寨”。但不協(xié)調現(xiàn)象并沒有到此結束,記者發(fā)現(xiàn)在百米外有著一個更大的“意外”,幾堆建筑垃圾連成了“群山”,泥土和碎石混在一起,幾乎每一處都有一人多高,足足連綿了好幾間地皮的樣子,其中,有些建筑垃圾頂部及周圍覆蓋著滿滿的各類生活垃圾。記者粗略一看,“群山”已占據(jù)了半幅路面,剩余的路面只能允許一輛車通行,使得原本的一字路變成了S路,如若有車輛雙向交會,很容易因此導致險情,所幸該處車流量并不大。
由于該處人跡罕至,記者回到路口向市民詢問情況。“這里的垃圾越堆越多,有時能看到卡車載著垃圾而來,清理的人員好久都沒看到,有個把月了吧,夏天都能聞到惡心的臭味。”一汽車修理廠人員告訴記者,本來垃圾都是堆在馬路對面,也是很多很多堆著,不過原來那個垃圾點可能被整治不讓扔了,所以就又出現(xiàn)了這個堆放點。
沿著該市民所指方向,記者來到馬路對面。在現(xiàn)場,記者看到原來的堆置點就在田地附近,靠近馬路綠化帶,然而垃圾整治并沒全面落實,此處垃圾雖不至市民描述的那般多,但在標有“唐安E817線,興海北支線18號桿”附近,生活建筑垃圾也有兩三米長,依然顯眼:碎磚塊、板材、泡沫比比皆是,還有新倒的蔬菜、花生殼等生活垃圾,甚至留有焚燒灰燼,顯然原垃圾點并沒整治徹底。記者注意到,該堆置點豎著一個告示牌,上面寫著“嚴禁亂倒垃圾”幾個字,但牌子上舉報電話的前三位數(shù)字已被抹去,只剩下“58164”和一行未知的內(nèi)容。
今后日常監(jiān)管如何落實,相關部門對此兩處垃圾場是否會進行徹底清理,本報將繼續(xù)關注。(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