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子,摩托車不能停放在這里。”“這個是誰的自行車,我給移到邊上了。”……近日,在我縣中山路、中大街、興寧南路、桃源南路四條示范道路的兩側(cè),你會見到一些身著“黃馬甲”的新面孔,他們沿著道路不停地巡查,對非機動車道的車輛停放進行規(guī)整,使之整齊有序。這些新面孔就是我縣新增示范路非機動車停放管理員。
記者在興寧南路看到了一邊吹哨,一邊勸說的“黃馬甲”丁從太師傅。丁師傅是寧海縣漢陸公司的職工,今年51歲。幾個月來,他的主要職責就是每天早上8點至下午5點負責興寧南路非機動車停放的管理工作。
于2015年10月份成立的寧海漢陸公司,主要負責我縣中山路、中大街、興寧南路、桃源南路四條示范路非機動車的整治工作,以達到示范路段非機動車“規(guī)范停放,文明停放”的效果。目前共有40名流動執(zhí)勤的“黃馬甲”職工。“一開始工作比較難開展,因為大家都已習慣把自行車或電動車停在路邊。”丁師傅指著這條路對記者說,“大家習以為常,一時之間很難改變。”有時候200到300多斤的摩托車停在馬路上,上了鎖,他們幾個執(zhí)勤人員只能合力抬到路邊。
每逢節(jié)假日,亂占道亂停車現(xiàn)象更甚,他們一趟趟地巡邏,一次次地吹哨,一個個地勸說,一輛車一輛車地整治。元宵節(jié)那天丁師傅用手機測量了下自己上午的活動里程數(shù),為18公里。
在一家童裝店門口,只見一位騎電動車的大姐自覺地將車停靠在了最里面。“以前我也會圖省事停在外面”,大姐略顯難為情地說,“可現(xiàn)在看著年紀比我們還大的人一輛輛地挪車,很過意不去,對我個人來說也費不了多少事。”漢陸公司的示范路段負責人林明達告訴記者,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整治,市民們的配合度越來越高。加上側(cè)石道口也改造了,有了斜坡,可以輕松地將車提上去靠在路邊,F(xiàn)在市民規(guī)范停車的自覺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見習記者顏燕燕通訊員葉海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