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胡盼攀
都說一年之計在于春,同樣的,在吃這件事情上,也有它的時令美味。最近這段時間,緱城人的餐桌已有了“小春天”的味道,而春筍、雷筍成為出鏡率最高的一道菜。
昨天,記者走訪了城區(qū)的躍龍菜市場、南門菜市場以及興海菜市場等地,幾乎每個菜市場賣蔬菜的攤位前都擺放著春筍、雷筍,有些筍殼上還覆著濕潤潤的泥巴。“現(xiàn)在春筍的味道最好了,特別鮮。”正在興海菜市場蔬菜攤位前挑春筍的潘阿姨說,家里人都挺愛吃筍的,來菜場隔三差五就會買上幾枝,不管是和草籽、馬蘭頭炒一炒,還是加排骨放個湯,口感都很棒。
在潘阿姨購買春筍的攤位前,攤主胡科強一早上已經(jīng)賣出了一大半春筍,剝下來的筍殼還在攤位旁堆著。“往年本地春筍都是等到3月中旬才上市的,今年3月初就大量上市了;春筍的價格也相對便宜,每天銷量很不錯。”胡科強說,前段時間雷筍的價格比較高,賣到了30元/斤,最近降到12元/斤,不過今年冬筍的價格波動不大。
“冬筍和春筍看起來很像,事實上它們也相同,只是一個采在冬天,一個采在春天。”胡科強給小記普及了區(qū)分冬筍和春筍的知識。他說,一般冬筍的生長時間是頭年12月到春節(jié)期間,而這以后到5月生長的筍則都被稱為春筍,等春筍頭冒出頭以后的筍就要叫毛筍了。他表示,現(xiàn)在他攤位前賣的春筍和冬筍一樣是從泥里挖出來的,還是黃泥拱,“這些粗壯點的來自奉化,個頭小些的都是本地雙峰產(chǎn)的,又嫩,口味又好。”
那如何挑選春筍呢?有經(jīng)驗的潘阿姨指導小記,選購春筍時,要掌握“殼黃、節(jié)密、肉白、形扁、體彎”這幾個要領。首先,筍殼要嫩黃色,表面光潔,緊貼筍肉;其次,筍節(jié)要密,越是緊密,肉質(zhì)也就越為細嫩;最后,就是看體型了,形狀扁、筍體彎的春筍嫩者居多。潘阿姨說,實在不會挑選的話,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用指甲掐一下筍的根部,如果出現(xiàn)一道深深的掐痕,就是優(yōu)質(zhì)嫩筍。
在采訪中小記了解到,今年春筍與往年相比提早上市,價格也較便宜,目前春筍是5元/斤,雷筍12元/斤,隨著氣溫慢慢升高,價格還會不斷下降。不過春筍最多吃到4月中旬,天氣再熱一些,春筍就不好吃了,所以喜歡春筍鮮味的消費者可要抓緊嘗鮮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