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奶奶帶孫子”不該是義務
- www.nhnews.com.cn 寧海新聞網(wǎng) 2018年06月15日 09:31:46
-
雨心
日前,浙江陳阿姨的困惑“我不想帶孫子,錯了嗎?”上了全國熱搜榜。一石激起千層浪,全國各地的媽媽和婆婆圍繞“陳阿姨到底該不該幫忙帶孫子”展開了激烈討論,總的來說,觀點還是一邊倒地支持或理解陳阿姨的想法,在筆者看來,這是社會的進步。
眾所周知,中國人重親情,祖輩帶孫輩似乎理所當然。比如陳阿姨媳婦的娘家,哥哥的孩子出生后,就是由她媽媽幫著帶,一家人吃住都在一起,這也是她媳婦對陳阿姨不愿意帶孫子最不能理解的。在我們周邊,這樣的例子也有很多:有一對外地來寧海工作的老師,孩子出生后,就由老家的父母過來幫忙帶。老人不遠千里過來,人生地不熟,但考慮到子女上班忙,還是將帶孫女當成了自己的任務攬了過去。再說筆者自己,女兒出生后,就一直由她外婆幫忙帶。雖說平時有給老人買菜錢,但其他額外的支付基本沒有,有時甚至還得他們免費提供自產(chǎn)的蔬菜,可以說老人幫忙帶孩子是既出錢又出力。
反觀國外,關于“祖輩帶孫輩”的新聞似乎很少見。在英國,一般媽媽生完孩子后就會離職,在家里當全職媽媽,直到孩子10—12歲再重新工作。而老人也從不輕易打攪年輕人的生活。對于年輕人的育兒,他們一般只充當參謀提供建議,不輕易干涉。我們的近鄰日本,他們也認為帶孩子是自己分內(nèi)的事,除非必要,否則寧可自己苦點累點也絕不愿麻煩別人,這個“別人”也包括他們的父母。
東西方的文化差異造成了截然不同的育兒觀,這當中有深層次的原因,沒有完全的可比性,但國外堅持自己孩子自己帶的理念值得我們借鑒。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老年人對于自身的老年生活有了更多的規(guī)劃,他們希望趁著身體還可以的時候,把年輕時沒有機會或能力做的事情給做了,比如外出旅游,比如參加老年社團活動,等等。正因為有這樣或那樣的需求,才有了“陳阿姨們的困惑”。
所以,做子女的應該明白:老人有自己的生活,帶孩子不是他們的義務,更不能成為他們老年生活的全部。老人愿意帶,那是他們體貼和愛護子女,做子女的要知恩圖報;反之,老人不愿意帶,要予以理解,多換位思考。只有全社會形成“老人帶孩子是情分,不是本分”的思想,陳阿姨們才不會困惑。
- 責任編輯: 袁銀澤 稿源: 寧海新聞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