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另类成人综合图片,成人影院yy111111在线,国产精品亚洲成在人线,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小说,884aa四虎影成人精品一区

您當前的位置 : 網(wǎng)站首頁  >  寧海新聞網(wǎng)  >  新聞中心  >  寧海新聞

童松達:延續(xù)十代的路廊燒茶世家

www.nhnews.com.cn      寧海新聞網(wǎng)    2018年08月10日 09:27:37

  文/王方圖/童鐵策

  曾經(jīng)的黃洋市路廊

  路廊,是路旁或跨于道路中間的廊屋建筑,內(nèi)設固定木石條凳,供行旅歇腳、消暑、避雨。寧海人古道熱腸,行人較多的路廊,夏天常有為善者燒茶供水,古已有之,已成一道民間公益風景線。

  前童鎮(zhèn)鹿分村童松達家族,就是一個延續(xù)十代的路廊燒茶世家。據(jù)《塔山童氏族譜》載,到清時的童維泰(1771-1845),已是黃洋市路廊燒茶的第四代。按這樣推算,到童松達一輩,童家人已義務燒茶整整十代!

  熱天暑道,記者心存感念,特意采訪了這個堅持善舉十代的燒茶世家——

  黃洋市與“鄉(xiāng)評推重”牌匾

  童松達十代燒茶的地點,在前童黃洋市! 

  童松達曾修繕路廊前的卵石路

   黃洋市不是一個村,而是一處集貿(mào)市場,和前童5村隔一條梁皇溪。因此地近則北通柵下村,西通岔路鎮(zhèn),東通縣城,南臨前童;遠則北通寧波、南達臺州……據(jù)清光緒《寧?h志》載,已形成農(nóng)歷一、七集市日,每年的農(nóng)歷十二月廿七,更是五行八作、人山人海。這一習俗延續(xù)至今,黃洋市也成為寧海四大傳統(tǒng)集市之一。不過今天,已改為逢農(nóng)歷二、七市日,每年的農(nóng)歷十二月廿七,也依舊“鞭轂趨競,日相挨摩”。

  黃洋市商賈云集,路廊也川流不息,且長年有燒茶人待著,人們得以歇足納涼、濟渴消累! 

  擔茶用的水桶

  商旅飲茶用的竹罐、水勺

  故事一:生活在清嘉慶、道光年間的童維泰,號臨軒,族譜有傳:“黃洋市茶堂,過客久悵望梅,公獨創(chuàng)辦什器燒茶,以解人渴,四世相傳至今……”至于童維泰的先輩何時、何人義務燒茶,族譜沒有記載。

  族譜并載:族祖臨軒公,誠見之真,而布之果也。后門塘橋傾圯,公獨捐造成,既安且固……后畈洋田地廣,出而勞作者,逢驟雨不及奔歸,公建泗洲堂于橫壩、遼路兩處,以便避雨。先年環(huán)村圳岸路,每因夏水浸灌,多坍缺,前后溪橋,屢被大水沖壞,補砌修整,率眾重筑,以便行人。嘉慶庚辰,道光癸巳,兩年薦饑,斗米500錢,公出錢谷,散給窮窘者。同房族某,貧而乏嗣,代籌資置田二石、地四石,俾延其祀……

  記者原來推測:童維泰除了燒茶濟眾,還有許多造橋鋪路、拯急扶貧的善舉,這并不是胼手胝足的農(nóng)戶所能辦到的;并自號臨軒公,追求一種士大夫式的風雅——應該不是官僚也是考取功名的讀書人。經(jīng)向村民詢問,才知童維泰不是官僚,也非大地主,他只是殷實人家,他的居所也就是“三串堂道地”,并非富豪。說明他的追求不在良田美宅和家財萬貫,而是積德行善與文化修養(yǎng)!

  村民并告記者:古時,由于四世相傳燒茶行善,“臨軒公”深得民眾敬仰,村民們曾呈送“鄉(xiāng)評推重”牌匾。此匾原來一直懸掛在黃洋市路廊,日復一日地注視著他的后代子孫上輪下接、代代相傳燒茶濟眾。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 袁慧敏    稿源寧海新聞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