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錯,這就是我的女兒……” DNA比對助失散30年的母女相聚
- www.nhnews.com.cn 寧海新聞網(wǎng) 2019年02月25日 09:16:08
-
記者曹維燕
正月十四,是寧海傳統(tǒng)意義上的元宵節(jié)。長街塘里村的陳巧和就在這闔家歡樂的日子,和闊別31年的女兒王雪團聚了。
31年前,出于種種原因,王雪先被送到了鎮(zhèn)上一戶人家,而后又輾轉(zhuǎn)被山東德州的一戶人家收養(yǎng),從此杳無音訊。后來,陳巧和一直試圖尋找女兒,卻一直沒有消息,31年,1200公里,就這樣生生隔斷了這對母女的骨肉親情。
去年十一月,來自山東的五個小姐妹來寧海尋親,為她帶來了契機!芭畠簳粫谏綎|,她會不會也在找我……”為了抓住一線希望,她在家人的陪同下去檢驗機構(gòu)采集了血樣,希望通過DNA比對找到女兒。三天后,一個電話帶來了讓人激動的消息:DNA對上了,女兒找到了。
此時,王雪還在山東德州,當電話告知她身世的時候,她感覺有點恍惚。這么多年來,她雖然試圖尋找親生父母,但并沒有抱太大的希望。“當時在親人的勸說下,抱著試一試的心態(tài)去采集了血樣,但等了一個多月沒有什么消息,我?guī)缀跻呀?jīng)放棄了……”王雪告訴記者。
隨后,陳巧和通過微信和女兒聯(lián)系上了,當王雪發(fā)來一張自拍,她肯定地說,“沒錯,這就是我的女兒。她出生的時候可好看了,皮膚白白的,眼睛大大的,我現(xiàn)在還記得!标惽珊涂粗掌,聲音哽咽了,將照片中的女兒摩挲了一遍又一遍。
放鞭炮、擺酒席……陳巧和準備了非常隆重的儀式迎接女兒的到來。31年后,那個襁褓中的娃娃帶著自己的公婆、丈夫和孩子,回到這個陌生而又親切的家。翹首以盼的陳巧和挽著女兒的手,怎么也不舍得放下,時不時還要騰出一只手偷偷抹去眼角的淚花!斑@是給你準備的房間,床是新買的,被褥是新?lián)Q的,以后無論你什么時候回家,這個房間都為你永遠留著……”陳巧和拉著尋回的女兒這看看,那瞧瞧,仿佛想把女兒缺席的31年,全部講給她聽;丶伊,幾十年的心結(jié)也徹底解開了。王雪的一聲“媽”,讓一家人都泣不成聲。
此時,家人準備的一桌團圓飯也陸續(xù)端上了餐桌,一家人落了座,這一幕,她們等了整整30多年。歲月稀釋不了親情,距離分不開相擁的心。干杯聲、歡笑聲,夾雜著門外的禮花聲,一家30年的團圓夢,終于圓了。
采訪札記
采訪中,女兒王雪和母親相擁時安慰媽媽:“我回家了,以前的一切都不重要了!”這句話讓記者特別感慨。這三十年的疏離、三十年的怨念,都在這一刻煙消云散。可以說,她用一種豁達的心態(tài)包容了這個社會的殘忍,用一種新的姿態(tài)迎接這份來之不易的親情。
畢竟血緣與親情,距離割不斷,歲月也稀釋不了,無論你承不承認,它都客觀存在,太過介懷只會給自己找不痛快。用積極的心態(tài)去展望生活的美好,用寬容去原諒生活的缺失,享受當下的幸福和美好,放下曾經(jīng)的苦痛,也許才是愛自己的更好的一種方式。
- 責(zé)任編輯: 袁慧敏 稿源: 寧海新聞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