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群前童古鎮(zhèn)的守護者
- www.nhnews.com.cn 寧海新聞網(wǎng) 2019年03月29日 09:07:58
-
文/王方圖/惠廣亮
(寧海故事)
紅火的前童旅游
現(xiàn)在的前童鎮(zhèn),靠著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4A級風景區(qū)的金字招牌,旅游飯吃得分外香:年游客134萬人次,年門票收入就達850多萬元,許多前童人賣賣麥餅、苞蘆棰,鈔票就賺得滿囤囤。
但20多年前,人們對前童開發(fā)旅游的認識還不統(tǒng)一,許多人嚷嚷:“前童就幾間老屋爿,誰會來相?”一些部門、一些村民也時不時冒出拆舊建新的沖動。是一群可敬的老人,磨嘴頭、奔腳頭,牢牢守護住前童古鎮(zhèn),才有了前童旅游的輝煌今天。記者認為,說他們是前童旅游的發(fā)軔者,毫不為過——
最早的“三個半”
前童是寧海最大的自然村,有1萬多人,分成了3個行政村。寧海地處山隅海角,一般村莊規(guī)模都較小,只好幾個自然村并一個行政村,前童則剛好相反。
從南宋末年建村始,前童村已走過了近800年的滄桑歷史?扛x傳家,前童人建起了粉墻黛瓦的連片古建筑;房前屋后,總有當?shù)厝私小八凇钡那辶鳝h(huán)繞,三步有村婦浣溪紗,五步有老者坐橋頭……但20多年前,人們對古村原始風貌的保護,還很淡漠。在改革開放中腰包鼓起的前童人,正往墻上大書“拆”字,“起新屋”躍躍欲試。
有“三個半老人”以布衣之身,對紅漆“拆”字最早說不,時間在1994年。
“三個半老人”是后來人們的概括!叭齻”指童衍孝、童遵鏘、童鐵策,“半個”指童鐵策老伴葛木英,因她是“伙頭軍”,滾點豆腐湯、烙點麥餅招待紛至沓來的客人,最早都是她在操勞。
童衍孝
童衍孝解放前就參加地下黨,2011年亡故,時年88歲。他最早提出:前童的古建筑,應該加以保護!得到了童遵鏘的贊同。童遵鏘曾任縣財稅局長,今年已是97歲高齡,就住在前童旁邊的小汀村,記者去采訪他時,感到他的精氣神,已大不如當年為開發(fā)旅游奔走呼吁時。童鐵策今年74歲,當年還在前童供銷社上班,此人文章、攝影都拿得出手,為保護古建筑、開發(fā)旅游,撰寫了上千頁文字材料,拍照片3000多張……
童遵鏘
童衍孝、童遵鏘都是離休干部,外面跑得多,眼界比較開闊。他們提出:外面的一些旅游區(qū),無非也是司空見慣的古村、老屋,但現(xiàn)在車轂趨競、人相挨摩,旅游經濟一片繁榮。我們前童,有的是現(xiàn)成的明清古建筑,如果加以保護、修繕,那水圳、石花窗、老眠床,都可以成為村民的搖錢樹吶!
童鐵策
童鐵策癡迷旅游開發(fā),得益于他的父親童連昌。童連昌也是離休干部,1947年曾參與著名的“梅花村會議”,老年時經常向專家學者、中小學生講述寧海黨史。耳濡目染,童鐵策也成了紅色文化的傳承者。又由于喜歡舞文弄墨,他在前童的旅游開發(fā)中,著意挖掘陶淵明“雞鳴桑樹巔、狗吠深巷里”的意境,以及名儒方孝孺在前童授課播撒的正氣、硬氣。
經過他們的奔走呼吁,前童人逐漸認識到灰暗斑駁的老屋、彎彎曲曲的小巷不是“草”,而是長在深閨人未識的“寶”。1995年,前童村重修族譜,富有遠見地提出:發(fā)展旅游,觀光致富。
- 責任編輯: 袁慧敏 稿源: 寧海新聞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