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尋海
- www.nhnews.com.cn 寧海新聞網(wǎng) 2025年07月04日 08:31:06
-
蔡馨媛
我第一次見海,大約十來歲。依稀記得隔壁比我大幾歲的哥哥姐姐們,結(jié)伴要去近海捉紅蟹、撿海螄。平常我都跟著他們玩,這次聽說他們要下海,就爭著也要跟,當(dāng)時并不知道路有多遠(yuǎn),海有多寬。爸媽看我纏得緊,就托付他們帶著我。
當(dāng)我跟著來到海塘岸上,遠(yuǎn)眺退潮后平靜的海面,學(xué)著哥哥姐姐們的樣子脫下鞋子,將蟹籮背在腰上,高高挽起褲腿,一步一個腳印地從硬涂走向軟泥,硬涂上形狀像太陽花一樣的海米,一簇一簇的,高過我的膝蓋。我第一次知道,媽媽經(jīng)常用麻袋一擔(dān)一擔(dān)挑回家喂豬的海米,出自海的邊緣。
那些剛剛還像哨兵一樣站在洞口的小蟹,眨眼就不見了蹤影。在剛剛退潮的灘涂上,哥哥姐姐們順著洞口垂直方向戳下去,里面的跳魚、小蟹就會退出洞口,見機(jī)迅速將它捉住,并放進(jìn)蟹籮里。我也照樣畫葫蘆,但能進(jìn)入背篼的那些海寶卻聊聊無幾。還有那些小孔,他們挖下去會有胖胖的蟶子到手,可我一手下去,就被鋒利的蟶子殼劃出血絲。涂泥沾在臉上,像是涂上了一層厚厚的防曬霜。腳底也被牡蠣殼劃出幾道橫豎不一的傷口。
收獲的幾樣海鮮加在一塊,再調(diào)上番薯粉漿,就是“下海一碗鮮”。
再大一點,又陸續(xù)去了幾次海里掏海蚌,地點是下張村外的一個懸水的小山腳下。星期天,退潮后的灘涂上,星星點點都是人,一手提籃一手握著一把小鋤頭,輕輕撥拉一下帶有沙泥的涂面,海蚌就露了出來。在踩出來的水塘里刷洗一下,放進(jìn)籃里,當(dāng)然,也有看走眼的時候,錯把小石塊當(dāng)蚌寶。
下海前,大都算好了漲潮時間,挖得差不多了,眼尖的就會看見遠(yuǎn)處,海浪正一陣一陣向我們撲來,于是大叫:漲潮嘍!漲潮嘍!大家迅速整理東西上岸,看著身后一浪高過一浪的海水洶涌拍打海面,哈哈大笑,那種你奈我何的假勇敢真是可愛。
后來,圍海工程越圍越多,海離我們越來越遠(yuǎn),胡陳港堵了,下張村外海不見了,毛嶼港大壩壘得賊高。再后來,我因工作需要,除了無數(shù)次往返伍山渡,在家鄉(xiāng),再也沒有近距離地親海了。
最近,常常在腦海里浮現(xiàn)出兒時跟著大人去討海的畫面,而且越來越清晰,越來越強烈,靜坐時有,走路時也有,五一過后,我終將思念付諸行動。
憑著記憶,我先去毛嶼塘大壩,站在壩上向外看,都是久不見海水沖刷的鹽堿地,被分割被種植,幾簇高高低低的海米,像是告訴我,海已遠(yuǎn)去。
我又駕車來到伍山渡,渡口亦被柵欄鎖住,提示:改道陸路。原先渡客候船的小屋,改成了工作室。里面的工作人員以為我要擺渡,我說我是尋海。他撓撓腦門說:在寧海,東路尋海,只有下洋涂。
我又從伍山返回胡陳港,重新出發(fā),沿岸一路向東幾十里,終于在下洋涂埠頭,看到了久違的大海,還有提著五顏六色塑料桶的討海人。
我終于又看見一浪高過一浪向岸邊拍打而來的海浪,終于又看見硬涂上一簇一簇的紅綠色海米,終于又看見像哨兵一樣站在洞門口的小蟹,所不同的是:我們兒時的討海是為了嘗鮮,現(xiàn)在的孩子們討海是為了減壓與快樂,而我的尋海之行權(quán)當(dāng)是一種懷舊吧。
- 責(zé)任編輯: 吳國靜 稿源: 寧海新聞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