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鮮面
- www.nhnews.com.cn 寧海新聞網(wǎng) 2025年08月29日 10:06:22
-
冀松婭
內(nèi)地人擅長吃肉,極少吃海鮮。沿海人靠海吃海,蝦蟹魚貝應有盡有。
內(nèi)地人在家鄉(xiāng)吃厭了面食,初到沿海,海鮮也是吃不慣。
吃蝦,先要掐掉蝦頭,再小心去蝦線,再把蝦殼剝個精光。一套程序下來兩手四指已經(jīng)沾滿了蝦身上的七葷八素,要用紙巾從指甲縫開始一一擦拭干凈,方才拿起筷子將一只只蝦仁夾進嘴里。此時,若身邊坐著個本地人,她必定會取笑你,好奇你這吃蝦的儀式感。
吃螃蟹,更加學不來南方人的溫細。從無從下嘴到無從下手,總要鬧出點笑話。帶著吃肉的酣暢,左啃一塊右咬一段,三下五除二把個肥蟹撕咬得面目全非,自己整個也是急慌得面紅耳赤。
然而,海鮮面是個神奇的存在。面,還是那個面,和內(nèi)地的面粉一樣,都是小麥粉。
海鮮,也還是那些海鮮,經(jīng)歷了三個多月禁漁期的繁育。一碗海鮮面,融合了面粉的麥香和海鮮的鮮美,絕了。
寧海的海鮮面,橋頭胡有一家網(wǎng)紅面館。
初到寧海工作,同事林老師強烈推薦我去橋頭胡嘗個鮮。兩間不大的門面,不具備一點點的豪華,小小的一家蒼蠅館子,位于橋頭胡菜市場門口,前面有大片的停車場。那天的氣溫非常高,像林老師待我的熱情,暖得我身心通透。“你別看停車場現(xiàn)在是空空蕩蕩,這還沒到飯點,如果晚來一些時候,停車的地方也難找!绷掷蠋熯吔榻B邊帶我向店里走去。她透過堂間的窗口,對著廚房里的師傅一通寧海話交流,轉(zhuǎn)身交代我找地方坐下。待我擦凈坐定,轉(zhuǎn)身已不見她蹤影。“她去市場里面買海鮮了。”老板看我迷茫的眼神,改用寧海普通話跟我講。林老師從市場選購了蝦和貝,還有一只肥蟹,我在米面、手工面、面干、麥面中嘗試選了面干。那天吃得我倆汗流不止,真是過足了癮。
還有朋友推薦我長街的海鮮面。對于長街我再熟悉不過,早些年我先生一直駐守在明港,每逢他周末值班,我便帶著孩子來探親。營區(qū)附近有一家海鮮面館,那時候我還是比較抵觸吃面條,但是抵不過先生喜歡,我們便不得已隨他去海鮮面館。
第一次去的那家店便給我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我簡單地選了黃魚和蝦,煮的手工面。那滿滿的一大盆海鮮面端上來,看得我愁眉,對于我這么不愛吃面條的人,這怎么吃得了?隨即讓老板娘少煮一份,我和孩子分食一碗。然而,當我調(diào)羹把一口湯送進唇間那一刻,味蕾瞬間打開,只覺鮮美無邊!袄习迥,你這湯做來有什么秘方?”我邊吃邊求解!白龇ê芎唵蔚,不用放多余的佐料,這邊的海鮮都是當天的,早上剛上岸!崩习迥镞呎泻糁渌腿,邊應答著我。嗯,看來是因了海鮮的新鮮。
自那之后,我喜歡上了海鮮面。后來的幾年,那里的海鮮面成了我每次到明港的必選打卡項;貭I區(qū)的路上,先生邊走邊對我講:“你不要看明港這地方現(xiàn)在破破爛爛的,九十年代這里可是繁榮的‘小香港’,房價那時候就曾經(jīng)高達萬元一平方,這些年還是有很多寧波人上海人大老遠專程趕來吃海鮮。”
常住寧海之后,在城區(qū)里也挖掘出兩家美味海鮮面,像男人對于一個理發(fā)師的執(zhí)著那樣,我們這些年成了店里的常客。和店里其他?,差不多到了遇見點頭打招呼的熟悉程度。海鮮面的美味無不是因了寧海小海鮮的新鮮甜美。有一次恰逢老板把自己烤的蝦干帶到店里來,我便央求老板賣我一些。后來,我藏在冰箱里,先生在家煮面,或者做湯,都會放幾個蝦干。一鍋湯的仙氣就這么繚繞升騰,彌漫在廚房間久久不散。
誰曾想到,在羊肉館店里也能遇見海鮮面。也是一次陪先生去北斗北路盡頭那家,他百吃不厭的羊肉燴面時,發(fā)現(xiàn)的。老板采用羊肉羊骨煨湯,佐以應季海鮮,煮手工面或者燴面,把羊肉的嫩香和海鮮的鮮甜融合,完美地詮釋了“魚”“羊”組合——“鮮”,美哉!
一碗海鮮面,其中盡乾坤。
- 責任編輯: 吳國靜 稿源: 寧海新聞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