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xiāng)村處暑是煙火田間的溫柔
- www.nhnews.com.cn 寧海新聞網(wǎng) 2025年09月05日 10:16:35
-
心一
雞叫頭遍時,天還蒙著層薄紗似的霧。
王阿婆推開吱呀作響的木門,腳剛踩進(jìn)院子,就被風(fēng)裹了個滿懷,不是盛夏那種黏膩的熱,是帶著稻穗清香的涼,她抬手?jǐn)n了攏衣襟,笑著念叨:“處暑到了,該曬玉米了!
院子角落的老棗樹,不知何時落了層淺綠的葉子,阿婆蹲下身,撿了片葉子擦了擦手,抬頭望見東邊的天際線泛起橘紅,光透過棗樹的枝丫,在曬谷場上灑下細(xì)碎的光斑。
她趕緊把竹匾搬出來,剛從田里收回的玉米棒還帶著潮氣,金黃的顆粒裹著薄絨,攤開時滿院都是陽光與泥土的味道。
處暑的稻子已抽齊了穗,沉甸甸地垂著,風(fēng)一吹就掀起綠浪,偶爾有幾只白鷺從稻穗間飛起,翅膀掠過穗尖,驚起細(xì)碎的稻花。
李叔停下腳步,伸手摸了摸稻穗,指腹蹭到飽滿的顆粒,笑著對身邊的人說:“今年收成錯不了,再等半個多月就能割了!
話音剛落,遠(yuǎn)處傳來孩童的嬉鬧聲,幾個半大的孩子舉著竹竿追蜻蜓,竹竿上還纏著剛摘的狗尾巴草,跑過田埂時,驚得田邊的青蛙“撲通”跳進(jìn)水里,激起一圈漣漪。
村頭的古井邊,張嬸打了兩桶水,先給旁邊的菜園澆了澆。園子里的茄子紫得發(fā)亮,辣椒掛著紅串,最惹眼的是架上的絲瓜,青綠色的瓜身垂下來,有的還頂著嫩黃的花。
她伸手摘了根嫩絲瓜,又拔了一把小蔥,笑著說:“晚上做絲瓜湯,再炒個毛豆,給娃們解解饞。”
不遠(yuǎn)處,幾個老人坐在老槐樹下下棋,棋盤是用粉筆畫的,棋子是撿來的石子。
風(fēng)穿過槐樹葉,把棋子碰撞的“嗒嗒”聲吹得很遠(yuǎn),偶爾有槐花落下來,落在老人的肩頭,他們也不在意,只盯著棋盤,時不時爭論幾句,笑聲混著蟬鳴,成了鄉(xiāng)村午后最愜意的背景音。
傍晚的炊煙比往常升得早。家家戶戶的煙囪里冒出青灰色的煙,慢悠悠地飄在村子上空,與天邊的晚霞纏在一起。
阿婆在灶臺前忙碌,鍋里燉著玉米粥,咕嘟咕嘟地冒著泡,香氣從鍋蓋縫里鉆出來,飄滿了整個屋子。
院門口,孫子正蹲在地上玩螞蟻,手里拿著剛從棗樹上摘的棗子,時不時咬一口,棗核隨手扔在地上,引得幾只螞蟻圍過來。
阿婆喊他進(jìn)屋吃飯,他應(yīng)了一聲,卻舍不得起身,直到阿婆端出一碗拌了白糖的西紅柿,他才蹦蹦跳跳地跑過來,捧著碗吃得滿臉都是汁。
夜里的鄉(xiāng)村格外靜。沒有城里的車水馬龍,只有風(fēng)吹過稻田的“沙沙”聲,還有墻角蟋蟀的叫聲。
阿婆坐在院子里的竹椅上,手里拿著蒲扇,給孫子扇著風(fēng)。孫子靠在她懷里,指著天上的星星問:“奶奶,為什么天上的星星變少了呀?”阿婆笑著說:“因為夏天要走啦,秋天要來了。你看,明天咱們就能摘棗子了。”
孫子似懂非懂地點點頭,眼睛漸漸閉上,呼吸變得均勻。阿婆抬頭望著夜空,月亮掛在棗樹枝上,清輝灑下來,把院子照得一片亮堂。
她輕輕搖著蒲扇,心里想著明天要把曬好的玉米收起來,還要去田埂上摘些野菊花,曬干了給城里的女兒寄去。
鄉(xiāng)村的處暑,沒有轟轟烈烈的儀式,卻藏在每一個平凡的細(xì)節(jié)里。是曬谷場上的玉米香,是田埂間的歡笑聲,是灶臺上的煙火氣,也是夜里祖孫倆的輕聲細(xì)語。
它不像城里的處暑那樣含蓄,而是帶著泥土的厚重與煙火的溫暖,悄悄告訴人們:夏天的故事快要講完了,但秋天的美好,才剛剛開始。
- 責(zé)任編輯: 張穎 稿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