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學堂解鎖基層治理新路徑
本報訊(記者何飛燕通訊員張莉) “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夜幕降臨,躍龍街道正學社區(qū)正學堂內燈火通明,十多組親子家庭圍坐成圈,家長與孩子手捧經典讀本,跟著老師的節(jié)奏輕聲誦讀。這里既是傳承優(yōu)秀文化的固定“課堂”,更是黨組織聯(lián)系群眾、服務群眾的核心“紐帶”,書寫著文化潤心、黨群同心的基層治理篇章。
正學堂打造適配全年齡段居民的文化空間,擁有500余冊圖書,涵蓋經典著作、科普讀物、生活指南等類別,兼顧兒童的啟蒙需求與老人的閱讀偏好。同時,投影儀、電子屏等設備一應俱全,為開展各類課程提供支持,無論是播放教學課件、展示實操案例,還是呈現學習素材,都能讓不同年齡段的居民清晰觀看、輕松理解。
“我跟兒子可是正學堂親子誦讀課的‘老熟人’了,從開課起幾乎沒落下過。”王女士笑著說,以前總覺得《論語》離我們挺遠,沒想到跟著老師一句句讀、一點點講,孩子不光能背下來,還能理解其中的意思。
正學堂將“文化傳承、民生服務、思想引領”三大功能深度融合,打造成一處既接地氣又實用的社區(qū)綜合服務陣地,通過開設經典誦讀、非遺剪紙等常態(tài)化課程,讓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從書本走向居民日常;聚焦家長暑期“看護難”等“急難愁盼”,把兒童課堂設為固定服務項目,切實解決生活難題。同時,還依托黨組織力量搭建交流平臺,用“身邊人講身邊事”的方式開展思政教育,讓道理聽得進、入人心,真正成為連接社區(qū)與居民的暖心紐帶。
“以前社區(qū)搞活動,大家參加完就散了,F在正學堂就像‘第二個家’,平時沒事也會來坐坐,和鄰居聊聊天,跟社區(qū)工作人員說說想法!本用裢醮蟛f道,上次跟社區(qū)工作人員提出“增加老年人手機使用課程”的建議,沒過多久正學堂就安排上了。
“正學堂的核心是想建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陣地,希望通過這個陣地,讓居民感受到被重視、被需要,讓大家主動參與到社區(qū)治理中來,真正實現‘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治理目標!闭龑W社區(qū)黨總支書記泮玉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