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海新聞網(wǎng)訊 最近,人們熱議的都是“7·23”甬溫線特大鐵路交通事故。關注這一事故,很多人選擇了微博,通過微博傳遞信息、獲取資訊、提出質疑、表達不滿、探求真相。而在微博上,也因對事故處理的不滿而積累了大量的不信任甚至憤怒的情緒。鐵道部對事故原因的初步解釋,在搜救乘客、處理事故車輛過程中的作為,在召開記者招待會現(xiàn)場的表現(xiàn),以及在公布遇難人數(shù)和善后賠償?shù)奶幹梅绞缴,都讓公眾在理智上難以理解,在情感上不能接受。
針對公眾對事故原因的一系列疑問,白巖松表示,接連出現(xiàn)的各種各樣的鐵路事故,讓公眾對鐵路的信心和信任恢復起來就大大需要時間了。不能把技術先進,就等于合格,就等于擁有信心。而在“7·23”之前,關于高速鐵路,我們聽到的只是世界第一的速度。即便開通不久事故頻發(fā),我們依然聽到“中國高鐵永遠不會追尾”的宣告。那時的驕傲,帶給人的是何等的快感!然而,這一次的驚天一撞,讓快感之后的戰(zhàn)栗來得何等慘烈!
反觀13年前的德國高鐵脫軌事故,在這起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嚴重的高鐵事故中,卻讓人看到了更多閃亮的東西。1998年6月3日,一輛運載287人的德國城際特快列車脫軌,101人死亡。事后,秉持著“專業(yè)精神”的德國相關部門開始近乎驚人的援救和調查,整整3天現(xiàn)場搜救,更換所有車輪,進行長達5年的技術調查和法律審判,受損車體成為安全活教材。盡管人們一度對高鐵失去信心,但德國鐵路公司及時、透明的調查研究,與媒體和公眾的積極溝通,讓人們逐漸重拾信任。
事故發(fā)生后,我們的鐵道部也要求迅速整改高鐵安全隱患,干部深入一線安全包保。新聞是這么報道的“各級干部要把迅速穩(wěn)定安全局面作為當前最重要的任務,深入到運輸一線和安全生產(chǎn)的重點部位,對安全工作進行全方位的包保!比欢,血的教訓告訴我們,安全,絕不僅僅是口中的承諾!更非全方位的包保能確保的!
我們更希望看到如德國般的“小心翼翼”,盡管德國鐵路在橡膠輪胎上具有領先技術,但時至今日他們仍不敢恢復使用這類輪胎,只因“保證安全是至關重要的第一要務”;實行高于以往10倍的檢測頻率來避免可能的安全隱患;從這起事故中吸取的教訓已被融入到日常規(guī)則和安全標準中……正是他們死摳每一個細節(jié)的整改措施重新贏得了人們對高鐵的信任和滿意。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的發(fā)展,包括科技事業(yè)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這是有目共睹的,但如何使我們的技術設備更安全、更可靠顯然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動不動就宣稱“集中了最尖端技術”、“最讓人放心”無異于自摑耳光,在人的生命安全面前,任何的夜郎自大都是深埋的隱患。這是血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