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浙江,以返璞歸真為信念的鄉(xiāng)村休閑旅游,正讓質樸純凈的農(nóng)村,邁向“村美、民富、人和”的目標境地。
誕生于鄉(xiāng)村休閑旅游風盛行之際的中國旅游日,其現(xiàn)實意義就在于此。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的探索實踐,因休閑旅游的注入,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寧海茶院鄉(xiāng)許家山村曾是寂寞的。
它雖頂著浙東最完整、最特別石屋古村的名號,卻深處距寧?h城16.6公里的山岙。交通閉塞,經(jīng)濟落后,700多村民大部分“逃離”了小村,只有200多位上了年紀的老人還堅守在村里,與默默無語的石頭作伴。
眼下,小村的寂寞,一點點地被“旅者”帶來的現(xiàn)代文明敲醒了,像浙江大地上無數(shù)個商業(yè)經(jīng)濟大潮中“失寵”的村落一般,不約而同地撞上了新契機,五味雜陳。他們有驚喜、也有迷茫;有期待、也有失望;有割舍,更有生機。
長石凳聞到了陌生味道
81歲的張?zhí)烊鬃诤诤稚?ldquo;長石凳”上,抖抖煙管,吧嗒吧嗒抽上幾口,不時跟一群同樣姿勢的白發(fā)老人說上幾句,這就是小村的“一下午”了。
多年來,寧波寧海許家山村村口那條“長石凳”的記憶就只有這些。
“長石凳”在這200幢之多的石屋堆里并不起眼,但它記錄了村里最多的舊聞與新趣。村民總愛湊到它身上去,幾代人的體溫把它打磨得溫潤如玉,比任何一塊石頭都光亮。
不知何時起,“長石凳”聞到了陌生的味道,一時恐慌。
金發(fā)碧眼的外國人、穿短裙的年輕面孔、背著包裹行色匆匆的人,有人摸一摸它,有人干脆坐在上面歇腳。“長石凳”的黑白生活于是有了色彩,它聽說,這些人叫游客。
眼前的張?zhí)烊装l(fā)滿頭,臉上密布深重的溝壑,山里老農(nóng)的形象很生動,來小村寫生的美院學生“愛”上了這張臉,老張也就有了一個新職業(yè)——模特。
在小山村里,幾位80多歲的老農(nóng)都干上了這行當,許多人家里貼著游客、學生寄來的畫像和照片,引以為傲。小村下半年還要開建中國美院寫生基地,建成后,每天有400個學生進村寫生,村民當模特或許會成為平常事。
前陣子,一群叫“驢友”的人,大老遠跑到小村的戲臺上開會,討論怎么玩。“這玩還要講方法的嗎?”張?zhí)烊欢,他細細聽了聽,知道現(xiàn)在城里人又開始玩走路、玩自行車了,還搞了個騎行比賽,終點就設在他們村。
“現(xiàn)在小村可有意思多了,天天都有新鮮玩藝,我們樂呵著呢。”張?zhí)烊_心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