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海新聞網訊 昨天,是百所高校大學生在寧海的最后一天,過完這天,他們就要各奔東西,回到各自的生活軌道,不知相見何時。所以在這天他們不再保留,不再掩飾,釋放出自己的熱情,在寧海留下青春的印記。
昨天的活動從走登山步道開始,一開始走在記者身邊的是惠州隊。為便于管理,百名大學生被分成10組。每組時常清點人數(shù)以防止掉隊,惠州隊的方式甚是特別。位于隊尾的同學高喊大師兄、二師姐、三師姐、四師姐等來確定人數(shù),而他自己則被親切地稱為小師弟,他就是來自江蘇建筑職業(yè)技術學院的李靈。為提升全隊士氣,號稱肺活量大到隨隨便便吹個4700毫升的他,義無反顧地當起了小音箱,全程接受免費點歌,為走累的師兄姐帶來歡樂。
走過一段平路,便走進了一條林蔭小道。來自廣西大學的韋情同學,人如其名,富有詩意,當下被這曲徑伴著小溪的詩意畫面所傾倒,拿起相機便再不舍得放下。走出只容得下一人通過的羊腸小道,隊伍又有了新變化,最后出發(fā)的第十隊南平隊很有競爭意識,誓做第一的他們竟從最后一個隊伍,一路小跑地趕超了上來。經過記者身邊,他們也沒有停歇,只往勝利奔去。路程全長約8公里,同學們爬過山坡,穿過小道,跨過溪流,走過坦途,走了3個多小時,卻沒有一人掉隊,記者見到了屬于大學生青春蓬勃的朝氣。
勝利到達目的地并用過歡送晚宴后,同學們開始了狂歡夜——篝火晚會。原本古樸的許家山祠堂架起現(xiàn)代化的舞臺,搭起火堆,迎接學生。這里沒有專業(yè)歌手的優(yōu)美歌聲,沒有專業(yè)舞者的曼妙舞蹈,有的只是屬于一個大家庭的狂歡。集體舞時,上百人圍著篝火舞蹈,學生、工作人員和觀眾都加入其中,歡樂的場面連記者也深受感染。
3天的體驗和歡樂,同學們感慨萬千。來自華南師范大學的蕭沛珊是第二次來到寧海,巨大的變化讓她感觸頗深:“寧海變化之快之新令人驚嘆,但更讓我感動的是寧海人發(fā)自內心的對開游節(jié)的自豪感。寧海的開游節(jié)文化已經滲透到每個人心里,這才是開游節(jié)最成功的地方!倍鴣碜晕鞅泵褡宕髮W的張久蘊對“霞客游線申世遺”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霞客游線’是珍貴而獨特的,‘申世遺’也是勢在必行之舉,它有助于傳承中國五千年文明,更能向世界展示美麗而強大的中國!
(見習記者 葛棉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