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服務形式:低齡者照顧高齡者
傍晚7時,越溪鄉(xiāng)越溪村老年協(xié)會會長應四官開始在村里閑逛,這家坐坐,那家看看。“我們能做的其實并不多,體力活我們也做不了,就是和高齡老人聊天,幫他們做些小事情。”應四官說,“有的時候,就是出來閑逛時,順道過去敲敲門,看他們一切平安就放心了。”
在養(yǎng)老服務中,獨居老人和純老戶家庭的居家安全和心理健康等問題,一直是重點和難點。去年5月,縣民政局召開會議落實農村居家養(yǎng)老服務工作;貋砗,應四官就開始籌劃,排摸情況、結對老人、志愿服務……各項工作有序開展起來了。而其中,低齡老人照顧高齡老人的“以老助老”活動尤為受到村里老人的歡迎。
除了生活上的照料,老人們精神上的需求也十分重要。“這些老人最需要的是傾訴和依靠。”年近八旬的應四官講起這話感同身受。老人居家養(yǎng)老服務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的,對一些相對比較健康的老人來說,他們目前感到最大的需求還是跟家人的溝通和交流。不過,一般的家庭子女都是要工作的,家里往往只有兩個老人,所以空巢老人會感到很寂寞。
對于這類情況,越溪村組織開展多層次的服務,把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作為居家養(yǎng)老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組織低齡老人與高齡老人結對,加強與高齡老人的溝通交流,為高齡老人排解生活寂寞;對生病臥床或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則借助老年協(xié)會的威望和影響力組織助老志愿者,通過聊天、談心、唱戲等方式,使他們的精神得到慰藉;對于更多低齡健康的空巢老人,越溪村居家養(yǎng)老服務中心購置了麻將、撲克、象棋、電視、音響等娛樂工具,吸引更多老人走出家庭,通過豐富多彩的學習和集體活動,使生活得到充實,使老年人心情舒暢。“像我們做的時候,往往一個行政村搞文藝活動或者戲劇演出,我們都會互相通報消息,讓相鄰村的老年協(xié)會組織有條件的老年人去觀看。”應四官興致勃勃地同記者分享經驗。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們的今天也許就是我們的明天,善待他們也就是善待我們的未來。
今年初,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全省老齡事業(yè)發(fā)展的意見》;今年9月,市政府又出臺了《關于深化完善社會養(yǎng)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由上至下緊鑼密鼓地推進這項工作。近年來,我縣采取加快養(yǎng)老機構建設、發(fā)放高齡津貼、安裝“一鍵通”電話、提供居家養(yǎng)老服務等多種方式緩解養(yǎng)老壓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然而,養(yǎng)老服務基礎設施不完善、服務專業(yè)化水平低、資金來源方式單一、社會力量參與不足等諸多因素,使寧海居家養(yǎng)老依舊長路漫漫,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