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海新聞網(wǎng)訊 她不是他的女兒,但在他癱瘓的1000多個日夜里,她卻承擔著一個女兒的責任,用自己的一份孝心演繹著“不是父女,勝似父女”的人間真情。
她就是一市鎮(zhèn)西劉村的陳愛枝,而被她喚作“阿爸”的陳維本僅僅是一名同村人。
陳維本年輕的時候由于“頭腦拎不清”又沒有家里人照顧,成天在村里晃蕩,常常一日三餐都不能保證,陳愛枝的父親見他可憐便收留了他,陳愛枝從小便喊他“阿爸”。一句“阿爸”傳遞著世間最美好的感情。三年前,陳維本因中風癱瘓,而此時,陳愛枝的父親已在城區(qū)幫別人看管工地,根本沒有時間顧及。陳愛枝知道情況后,馬上從父親手中接過接力棒,照顧老人的生活起居。在陳維本不能下床的幾個月,陳愛枝和愛人在老人房間打起地鋪,每天晚上陪伴在老人身旁。“晚上阿爸要上廁所,要喝水,身邊不能沒有人。”陳愛枝說。由于全身無法動彈,老人經(jīng)常大小便失禁,忙完農(nóng)活的陳愛枝顧不得休息便給老人擦身換洗。陳愛枝還按照醫(yī)生的囑咐配菜,就算農(nóng)忙時節(jié)到了也按時把三餐做好,聽說鴿子湯對老人身體有幫助,陳愛枝隔天便煨;聽說骨頭湯補鈣,陳愛枝家的煤餅爐就一直沒閑過。
老人身體有所恢復(fù)的時候,陳愛枝趁著天氣好,經(jīng)常攙扶著老人在自家院子里散步,讓老人活動活動筋骨。“阿爸練習(xí)走路的時候一定要打起精神看牢了,老人家腿腳不好重心不穩(wěn),很容易摔倒。”陳愛枝夫婦就像哄孩子一樣,把老人哄高興了,讓他每天多走一點路,走得穩(wěn)了,還會好好夸贊一番。“現(xiàn)在阿爸已經(jīng)能拄著拐杖自己走一段路了,但我們總擔心他摔倒,身邊不能離人。”陳愛枝說。
三年過去了,在陳愛枝的照料下,老人的身體慢慢好轉(zhuǎn),現(xiàn)在已經(jīng)能自己拄著拐杖在院子里走路。“我們跟阿爸有緣分,只要他在一天,肯定好好照顧他。”陳愛枝這樣說。受家庭影響,現(xiàn)在陳愛枝的孩子對老人也很孝順,一代代的孝親傳遞在溫暖陳維本老人的同時,也感染著周邊的人! (記者潘旭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