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海新聞網訊 自“光盤行動”開展以來,我縣餐桌習慣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珍惜糧食,節(jié)儉惜福,杜絕浪費。近日記者走訪了城區(qū)幾家中小型餐館,看到餐桌上的菜少了、泔水桶里堆積的剩菜少了,感覺到了舌尖上的文明。
其實,早在全縣提倡節(jié)儉,響應“光盤行動”之前,寧海人民的餐桌文化已經悄然變化,并且趁著這股春風,勢頭更是見好。在躍龍街道北斗北路的“生態(tài)蟹煲”,四位客人剛吃完起身離去,桌面上白瓷盤里裝的食材都被“消滅”了,中間的煲鍋里只剩下淺淺的煲湯,露出兩個空蚌殼。在該店菜單上有明顯標注:冰凍食品請勿退菜,敬請諒解。在這兒,除了冰凍類的葷菜不可以退,其他只要是沒有動筷的菜都支持退還!吧鷳B(tài)蟹煲”的老板徐偉烈表示,一直以來店里就很支持回收原菜,這樣既人性化,又節(jié)約成本,何樂而不為。
在斗門張路的“大魚皇府”,點餐員姚華提供了一份供五人餐的合理菜單:三道海鮮、一道肉類、兩道蔬菜,最多也就七樣菜。她說:“其實這些都不需要怎么提醒顧客的,大家心里有數(shù),F(xiàn)在大家點菜很‘經濟’,寧可不夠再添,我們服務員每天的添菜單增加了很多。”姚華回憶道,“四五年前婚宴、酒席,菜是一個接一個地擺上桌,越多越好,主人家希望就餐后,桌上最好還是滿滿的,那就表明他很‘客氣’、‘熱情’,那時候也不興打包的,覺得難為情。”但現(xiàn)在不同了,全社會提倡餐桌文明,節(jié)約糧食,大家漸漸轉變了觀念,做到適量點菜,余食打包。姚華還告訴記者,兩年前飯店的泔水很充足,收泔水的人甚至掏錢買回去,現(xiàn)在即使飯店不收錢,收泔水的人也都不怎么愿意來了,因為量太少了,還不夠喂豬。
“草湖食府”的項老板說:“我們大多做散客生意,家人、工友過來吃飯較多,大家都很注重實惠,自然也就按需點菜了,剩菜不多的,多了也會主動打包帶走。”“同盟海鮮”的張經理告訴記者:“與上半年相比,顧客點菜都很適量,我們的點餐員也會提醒客人按需點餐。”
在我縣餐飲行業(yè)已經著手建立起節(jié)儉消費提醒制度,春節(jié)將近,親朋好友在齊聚一堂,大快朵頤之余,還要繼續(xù)銘記粒粒皆辛苦,文明在餐桌。 (見習記者陳瀟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