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嚴亞平
熱心商會工作是童章偉最大的快樂。
武威,位于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的東端,東臨省會蘭州,古稱涼州。唐代詩人王翰的一首《涼州詞》讓這座城市名聞宇內。這里是著名的葡萄酒城,中國旅游標志——“馬踏飛燕”的故鄉(xiāng)。在這絲綢之路的要沖,自改革開放以來,一大批寧海籍商人在這片土地上創(chuàng)業(yè)實干,為當地經濟社會發(fā)展作出了特有的貢獻。武威寧武裝潢有限公司董事長童章偉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位。
艱辛砥礪品質
說起童章偉,在武威當地名聲響亮。除了裝潢公司的老總,他還擔任著武威市浙江工商會常務副會長、嘉龍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的頭銜,產業(yè)涉及多個領域。1957年出生的童章偉老家寧海前童,改革開放初始,二十出頭的他告別家鄉(xiāng)的小橋流水,只身來到遍地風沙的大西北闖蕩世界。談到當初的緣由,童章偉說,家里父親過世早,母親獨自拉扯他們兄弟姐妹5人,他是家中的老大,在那個“唯成分論”的年代,由于家庭出身的原因,他的書讀不成,想去參軍又不成,人生頓時陷入低谷。還是大伯給他指了一條路,當務之急必須學門手藝,有一技之長就不怕在社會上沒有立身之地。家鄉(xiāng)前童能工巧匠多出其里,不怕找不到好的師傅。天性聰穎的他立馬學起了木匠行當,為了謀生,他的技藝掌握得又快又全面,師傅給他的評價是:木匠的一把好手。
像所有外出討生計的人一樣,1978年的春天,正是桃紅柳綠的季節(jié),童章偉背負沉重的行囊,只身前往大西北,幾經輾轉來到了甘肅武威;叵肫甬敃r的情景,他記憶猶新:上世紀70年代末的武威城區(qū)僅有一二幢水泥結構的房子,全城遍地都是一層的泥房。一天吃的早上一碗涼水就一個窩頭,中午是不見蔬菜、油腥的拉條子面,晚上又是一頓糊糊,條件的艱苦可想而知。也許出門在外賺的就是辛苦錢,很快他就發(fā)現這里還是做生意的不錯所在。武威當地民間娶親、喬遷都有置辦新家具的風俗,正好為他的吃飯行當提供了巨大的生存空間。他決定從家具行業(yè)一步步干起。
生意之道有個千古法則——商道即人道。經商就必須先經營自身的為人之道,初涉生意的他,似乎已經深諳個中三昧。每接到一筆生意,他的原則是:不論家中貧富,都給雇主家用上好的材料,做工上堅持質量第一,盡量為對方省時省工。工期結束結賬時,還把零頭的利潤讓給雇主家。有道是顧客之口皆是碑,很快,武威城里都知道有個浙江來的年輕“童木匠”,打家具又好又快,為人公道。一開始,童章偉的木工生意就顯得順風順水,認識了老顧客,又不斷結識新雇主,賺到了“金子”,又贏得了面子。當年他賺到一筆850元的“巨款”,用這筆錢他花了350元給自己買了塊手表,算是對自己一年辛苦的慰勞。幾年下來,在資金積累的基礎上,他順勢而為,擴充力量成立了“百樂門裝潢經營部”,從“游擊隊”轉化為“駐地部隊”,名氣、人氣節(jié)節(jié)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