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佩裕在首屆浙江省現(xiàn)代集郵展覽上與自己的藏品合影。
對寧海的集郵愛好者來說,剛剛在我縣圓滿落幕的首屆浙江省現(xiàn)代集郵展覽,無疑是一場盛宴。就在這場盛宴上,“老郵條”所收藏的《新中國沿用民國時期日戳》(1949—1955)斬獲了一框類展品的全市唯一一個一等獎。這個“老郵條”究竟何許人也?
從學生時代就開始迷上集郵,到今年6月已經(jīng)整整26周年,剛過不惑之年的戴佩裕,很有自信地把自己的網(wǎng)名取作“老郵條”。
“我是讀初二時在西店中學英語老師葉佰良啟蒙下開始集郵的”,早在2007年6月,戴佩裕就成立了自己的集郵工作室“潮音閣”,專門騰出二間50平方米的房間,定做了四排大書柜,為的就是擺放他的那些藏品。數(shù)量之多,由此可見一斑。
說起郵品,戴佩裕如數(shù)家珍。他說,郵品其實是很“脆弱”的,特別在南方地區(qū),容易受潮發(fā)霉,因此收集郵品后,應用護郵袋包裝整理好,置于通風干燥的地方。每年他都會選擇干燥適宜的天氣檢查郵品一至二次,梅雨季節(jié)過后還得把郵冊翻出來吹吹風。他照料這些郵品,就像照顧自己的孩子,樂在其中。
除了收集郵品,研究郵品也是集郵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研究一張郵票,有時候靠知識的積累,有時需要翻閱資料,有時需要愛好者互相交流。“現(xiàn)在國內每個省都有我的郵友,香港、臺灣也有。平均每天能收到郵友們寄來的信件20余封。”戴佩裕多年來廣結郵友,目前與全國各地的2000余名集郵愛好者常年保持通信交流。
看多了別人寫的集郵文獻,戴佩裕也開始自己編寫集郵文章。1999年6月,縣郵協(xié)會刊更名為《寧海集郵》復刊,屬牛的戴佩裕義無反顧地承擔起主編的重任,像老黃牛般地耕耘起這一方“郵田”來。至2013年4月,戴佩裕一共主編了87期!秾幒<]》欄目眾多,圖文并茂,頗受集郵愛好者的好評,其合訂本多次參加全國民間集郵文獻展覽并獲獎。
看到這里,有讀者可能會有疑問,有時間做成那么多事,難道他不用工作嗎?恰恰相反,戴佩裕是寧波威濤電器有限公司的財務經(jīng)理,還是寧?h會計學會會員。工作的繁忙可想而知,就連雙休日也大多在公司度過。但時間擠擠總會有的,他愣是把興趣做成了事業(yè),被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吸納為會員,擔任寧海縣集郵協(xié)會副會長,寧波市郵協(xié)郵展、學術委員會委員,文獻集郵研究會、生肖集郵研究會等全國20余家民間郵會會員。
現(xiàn)在他最大的希望就是,年輕一代能更多地加入到集郵愛好者的隊伍中來,充分享受集郵怡情、益智的樂趣! (記者水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