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太陽升起,銀菊路上的居民總能看到這樣一幕:有一對夫妻,老公攙扶著妻子在路上散步。這個溫馨的場景已經延續(xù)了好多個年頭。歲月蹉跎,兩人從黑發(fā)變成了白發(fā),唯一不變的是夫妻間的感情。有一位路過的網(wǎng)友在知道他們的經歷后,發(fā)帖盛贊這是一對“感動寧海”的夫妻。
根據(jù)網(wǎng)友爆料,記者日前趕到銀菊路尋找這對夫妻,想記錄這段丈夫悉心照顧病妻的感人故事。“你問的是林師傅,還是章師傅?”在銀菊路上,53歲的池國防已在此開店八九年。對于記者的問題,他給了兩個選擇。于是,一個好丈夫的故事變成了兩個。
51年婚齡的林前榮夫婦:生病是痛苦的,但做人真高興
記者問路時,75歲的林前榮正坐在池國防的鑰匙鋪前歇腳。閑聊間,發(fā)現(xiàn)林前榮家中也有一位生病十余年的妻子。
林前榮是苦出身,19歲參加工作,24歲結婚,竹口后生娶了小他3歲的山水姑娘葛彩根。“那時在長街工作一月能掙23元,到寧海來回一趟就要4元,能買40斤米了。”成家后,林前榮沉下心在工廠干活,很快就當上了業(yè)務主管,帶著10多個徒弟。家里的事則都交給了葛彩根。掙了錢,林前榮從不亂花,除了飯錢全交給妻子。而他每餐就打一碗3分錢的菜羹湯下飯。有一次,食堂大哥特別關照,給他留了一份海鰻頭。這一頓飯花了2毛錢,可把他心疼壞了。
退休后,林前榮掙得更多了,月工資一下從不足百元漲到了700元。正當日子過得紅火時,葛彩根卻病倒了。因為腦梗阻,她一下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連站立這樣的小事也做不到了。“我們會請保姆照顧嫂子,你安心在廠里幫忙吧。”面對工廠老板的盛情挽留,林前榮義無反顧地回歸家庭。從62歲開始,林前榮重新上崗,成了一名全職丈夫。
走進林家,只見屋里屋外收拾得很干凈,院子里種的花草亦十分精神。“原先家里的活都是老太婆干的,我是全部從頭學起。”回想過去13年里照顧妻子的經歷,林前榮淡淡一笑,說:“要說煩,肯定有。但她是家里人,照顧她是我的責任。”
從買菜做飯,到洗衣拖地,乃至給妻子洗澡剪腳趾甲,都由林前榮一人包干。“冬天,她的腳怕冷,我就睡在另一頭給她捂腳。過兩天,發(fā)現(xiàn)她肩膀露在外面,又拿繩子把她腳邊的被子捆好,睡在同一頭給她蓋被。”采訪中,林前榮向記者介紹了不少照顧病人的竅門。
林前榮的心挺細,這可以從他家的飲食菜單中看出來。“老太婆有‘三高’,早上給她做蛋餅,用玉米粉、蕎麥粉拌起來,再打一個鴨蛋。”在林前榮的精心安排下,葛彩根的一日三餐各有精彩。而他自己卻簡單得很,“早飯當然吃泡飯了。”閑聊間,林前榮略帶傷感地說,現(xiàn)在年紀大了,眼睛也不太靈光了,給老太婆挑魚刺都挑不干凈了。那怎么辦?“我就夾一筷子魚肉,用舌頭在上面順一遍,確認沒有魚刺,再夾給她吃。”
聽到這兒,一直微笑著的葛彩根忍不住插嘴,“生病是痛苦的,但做人真高興。”說話間,她的口水不受控制地流了出來。林前榮趕忙掏出手帕幫她擦拭嘴角,“以前都是老太婆在照顧這個家,現(xiàn)在我是用一種感恩的心在回報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