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海明實習生葉旻珅
墻壁上一道長長的象棋文化長卷,宣傳櫥窗里色彩斑斕的象棋文化周活動剪影,棋園里畫地為坪的殘局掌故,無聲卻傳神地詮釋著“觀棋不語真君子”訓誡的人物雕塑,用石頭和廢棄車胎做成的巨大棋子裝點的綠色草坪……而在一條名為“象棋長廊”的走廊中,則專門展示著他們近年來走過的象棋之路,展示著他們的理念和獲得的榮譽——走進梅林小學,你會發(fā)現(xiàn),這里的角角落落無處不有象棋的影子,甚至連空氣中都仿佛能聞到象棋文化彌漫的氣息。
在這里,操場邊、座椅上,隨處可見刻畫著的棋盤。課余時間,同學倆找個地兒坐下來就可以擺棋對陣。
在這里,老師和學生,無人不會下象棋。會下象棋還成為了老師進入該校的一個必備條件。
在這里,象棋已經成為一種校園文化,成為師生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并深深影響著孩子們的學習和成長。
“走好每一步”,就是這所象棋特色學校的校訓,時刻警醒著孩子們謹慎地對待每一步棋,走好腳下的每一步路。它也像一句箴言,伴隨著孩子們健康成長。
“你能切實感受到他們身上的變化”
三年級的石雨笙是個聰明的小男生,早早地就表現(xiàn)出了象棋方面的才能,在一年級時,他就曾代表老師參加過教師間的象棋比賽。但他身上的毛病也十分突出。不僅在比賽中嘴巴嚷嚷個不停,自以為聰明的他還時不時地要對老師下的棋指手畫腳,讓人看了直搖頭。老師們一度以為這個小男生根本就不適合下象棋。
然而,讓人想不到的是,就在一年后,當大家在學校組織的象棋比賽中再次注意到這個孩子時,他的身上有了明顯的變化。比賽中,他不再嘰嘰喳喳吵個沒完,而是變得沉穩(wěn)了,坐在棋盤前沉思時儼然小大人模樣。他的棋藝也因此有了很大提升,在校內的象棋擂臺賽中成功當選“先鋒”。而與他棋上的進步一樣,他在學習中的表現(xiàn)也變化很大。母親金飛燕說,這孩子剛開始學習的時候注意力很不集中,做作業(yè)也是做一會玩一會,是象棋讓他學會了專注,屁股能坐穩(wěn)了。
三年級的陳泓霖是今年學校棋王爭霸賽的冠軍,在去年參加的浙江省第十一屆“山海杯”少兒棋類公開賽中還獲得了個人第7名的好成績。老師嚴海群介紹,陳泓霖原本性格靦腆,平時話很少,因為象棋方面的出色表現(xiàn),讓他變得越來越自信,性格也逐漸陽光活潑起來,現(xiàn)在的他,開朗而不失沉穩(wěn),是一個讓家長放心老師省心的好孩子。
像石雨笙和陳泓霖一樣,因為學習象棋而在行為習慣、性格等方面發(fā)生轉變的學生不在少數(shù)。而對于更多的學生,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不著痕跡的。擔任象棋班501班班長的朱偉剛,做事認真、遇事不慌、成事不驕,老師說這個優(yōu)點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學象棋。同一班級的應蘊華,酷愛象棋讓他特別善于觀察和分析,他的學習成績同樣優(yōu)異,年年被評為優(yōu)秀學生干部、三好學生……這樣的學生在梅林小學隨隨便便就能列出一長串。
“有些學生的變化你可能很難一下子說得上來,但是卻能切實地感受到。”一位班主任老師這樣說。還有一些老師表示,通過象棋教育和熏陶,孩子們的心變得純凈了,不浮躁,這讓他們在班級管理上也省力不少。
對此,校長潘亞聰感到很欣慰,學生們變得越來越懂禮貌,老師們也更加敬業(yè)愛崗,整個學校風清氣正,這些正是她堅持搞象棋教育和象棋文化所孜孜追求的東西。而這些可喜的變化也更加堅定了她的信念——一定要走出一條有自己特色的教育之路。
現(xiàn)在看來,這條路無疑是走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