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桔子傾注了劉廣茹夫婦所有的心血。
開一輛小貨車,上面放著十幾箱剛采摘下來的桔子——日前,記者來到黃壇鎮(zhèn)峰山村采訪時,一早就遇到了正要送桔下山的永茹柑桔專業(yè)合作社社員蔣成永。“嘗個桔子吧,很甜的。今年桔子是大豐收了,可是……”欲言又止的蔣成永轉(zhuǎn)過身,嘆了一口氣。
豐收是件高興的事,怎么反倒嘆起氣來,是有什么難處嗎?記者順著山路往上走,準備前去一探究竟。這一路,地勢高高低低,遠遠就看見漫山遍野的桔樹。走近了,透過低矮的簡易柵欄,可以瞧見一串串橙黃的桔子壓彎了樹枝,甚是喜人。那時太陽剛剛升起,滿山滿樹的桔子把山頭染成了一片金黃。
然而,面對這豐收美景,43歲的劉廣茹這幾天卻是愁容滿面:這么多的桔子,怎么銷出去呀?今年,她承包的310畝桔園產(chǎn)量大增。在她家今年新蓋的排屋里,到處都堆滿了桔子?蓡栴}是,摘桔子的人招不太到,賣桔子的路走不太通。“你看,朱大哥連82歲的老媽都叫來幫我們摘桔子了。”說到這個,劉廣茹一臉難色。她是心疼優(yōu)質(zhì)的桔子來不及賣,爛在樹上可怎么好。走進桔園里細看,地上已經(jīng)有一些早熟且沒及時采摘的爛桔子。
劉廣茹是名寧海媳婦。“當時結(jié)婚時,家里連臺電視機都沒有。日子就是從一窮二白開始的。”從江蘇遠嫁到寧海來,蔣家的這個新媳婦決定要靠努力開創(chuàng)一片新天地。婚后,劉廣茹拉著板車,蔣成永開著拖拉機,夫妻倆一起賣水果。后來,他們又開起了水果店。
看著水果每天進進出出,劉廣茹又有了新想法——賣別人的水果,不如賣自己的水果。于是,她上山包地開始種桔。“賣桔苗的人答應給我們做技術指導的,結(jié)果也沒來幾次。”從來沒有種過桔子的她只能自力更生,到處請教老農(nóng),利用電腦查資料,從剪枝到病蟲害管理,每一樣都是從實踐里出真知。
為了種桔子,她把水果店盤出去了,買房子的錢墊進去了,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投資了100多萬元。剛開始,他們沒經(jīng)驗,也做不好。一車萬把斤的桔子只賣了1000多元,扣了300元運費,買了肥料,手里就沒點余錢了。為了省錢,他們自己做小工,搬石頭,修平了山路;趁著下雨下肥料,兩天時間下了4噸多的肥料,整個人渾身濕透,累得癱倒在地;為了掙錢,他們結(jié)伴替人收草莓,過了吃飯時間,卻連一碗七八元錢的熱湯面也不舍得吃;運貨時二天二夜沒得休息,睡在車里打個盹,手腳凍得冰涼……這樣的事,對他們來說都是稀松平常的。為了這片桔園,劉廣茹夫妻倆再苦都咬著牙堅持了過來。
今年是她承包種桔的第9年了。從當初白白胖胖的水果店老板娘,變成如今又黑又老的桔農(nóng),劉廣茹不是沒后悔過。遇到煩心事,她常是一個人跑到山里哭一場。
正說著,有散客上來買桔子。“本來都跟人談妥了3萬公斤的買賣,結(jié)果這山路太小,大車開不上來,又沒賣成。”劉廣茹說,她家的桔子品質(zhì)好,常有散客尋過來買桔子。但現(xiàn)在山上還有七八萬公斤的桔子沒找到買家。“這兩天,覺睡不好,嘴巴也上火了。等桔子賣出去了,就想著能安穩(wěn)睡兩天就好了。”說著,劉廣茹趕緊招呼客人品嘗桔子,又在桔園里忙開了。
(記者水玲玲通訊員章亞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