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水玲玲 通訊員占雪琴
穿上筆挺的檢察制服,佩戴著亮閃閃的檢徽,這是檢察官們每天都要做的一件事。日前,記者采訪了一群不同年代的檢察官。盡管生于不同年代,盡管各有各的精彩,但卻在演繹著這一群體的共同堅守:強化法律監(jiān)督,維護公平正義——
老驥伏櫪志千里的“60后”
年近天命的檢察官是何種工作狀態(tài)?
是勤于思考。
他堅持每天步行上下班,風雨無阻,說這樣既環(huán)保又健身,還可以邊走邊看邊思考。
他堅持每天7點半到單位,瀏覽各類報紙,國家大政方針了然于胸。
這些讓胡劍鋒多了個響當當?shù)?ldquo;稱號”——學者型檢察官。從2001年至今,他有50余篇調研文章在市級以上獲獎,是縣檢察院唯一一個因調研成果突出被市院授予三等功的檢察官。而這,與他日常保持愛思考的習慣是分不開的。他曾辦理過一起偷漏稅案件,從中發(fā)現(xiàn)在偷漏稅數(shù)額的計算比例上有諸多問題有待商榷。案件很快辦完了,他一連幾天奮筆疾書,《論偷漏稅數(shù)額與比例的計算》一文成稿,發(fā)表在《中國刑事法雜志》。
2013年,胡劍鋒執(zhí)筆的《方孝孺法倫理思想及啟示》獲全省檢察機關理論研究年會二等獎,執(zhí)筆的《刑事強制醫(yī)療檢察監(jiān)督機制研究——以執(zhí)行監(jiān)督為視角》獲年度全省檢察機關優(yōu)秀專題調研成果二等獎,并被省檢察院授予“全省檢察理論研究人才”稱號。別以為他光會寫文章,在他擔任反瀆局局長期間,僅2008年一年就辦理瀆職案件10件10人,位列全省同類基層檢察院前三。
現(xiàn)在,胡劍鋒任縣檢察院檢委會專職委員,又謀劃了新課題——建立一支年輕的檢察調研隊伍。去年以來,他組織全院近30名年輕干警召開2期讀書沙龍,激發(fā)干警們的寫作熱情,撰寫的10余篇文章分別在《浙江檢察》、《寧波檢察》等期刊上發(fā)表,并有6篇文章獲省級以上獎項。
最近,胡劍鋒變得更忙了。高檢院檢察理論研究所《貫徹執(zhí)行新刑訴法、民訴法系列叢書》開始編纂,胡劍鋒帶領他的調研團隊承擔其中一本預計20萬字書籍的編寫工作。從檢28年,他就是這樣從辦案中尋找正義、從寫作中獲得快樂、從傳承中得到滿足。
是一身干勁。
他干過運輸,做過內勤,當過法警,后來又成為一名檢察官。
他埋頭苦學,終于拿到了法律?莆膽{、本科文憑。
這個從檢26年的老檢察官身上,總洋溢著一股干勁。他就是縣檢察院西店檢察室主任徐紅華。
1988年,徐紅華從縣長運公司調入縣檢察院,做起了辦公室工作。即使崗位普通,徐紅華總能出色完成各項工作,多次獲得單位嘉獎。工作之余,徐紅華堅持學習,1994年通過考試成為一名國家干部,并有了一個新的身份——法警。“那時,似乎有種無形的力量在鞭策自己,不拿到法律文憑不罷休。”徐紅華笑著說,他從而立之年捧起法學專業(yè)書籍,起步自學考試之路,一舉通過全國檢察官資格考試,被任命為助理檢察員。
2000年,徐紅華迎來新的挑戰(zhàn)——轉崗到反貪局。“記憶最深的,是有一年的新年鐘聲,是從重慶押解一名犯罪嫌疑人回寧海途經武漢時聽到的。”徐紅華說,干反貪加班加點是常事。2001年,他成功抓獲一名被立案偵查,出逃多年的職務犯罪嫌疑人,榮立三等功。
2008年,徐紅華開始負責監(jiān)所檢察科工作,因成績突出,被市檢察院榮記集體三等功。2011年上半年,還作為先進典型在全省監(jiān)所信息建設會議上作經驗介紹。
2011年7月,縣檢察院西店檢察室成立,徐紅華擔任主任,這對他來說又是一次全新的挑戰(zhàn)。三年過去了,如今的檢察室工作職能逐漸豐富,工作機制不斷創(chuàng)新,各項業(yè)務有序開展,影響不斷擴大,為轄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良好司法保障,多項工作被國家、省級媒體宣傳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