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周衍平先生推薦的家庭茶室是在離他老家岔路鎮(zhèn)5里外的湖頭村。我們?nèi)r,正是夜晚。鄉(xiāng)村的冬夜有些冷,此時,主人葛招龍尚未到。我乘機環(huán)顧,發(fā)現(xiàn)這是一座古香古色的老房子。兩層三大間,東頭一是廚房灶間,西頭一是臥室兼書房,中間一間似乎有些雜物,貌似鄉(xiāng)村四合院的“堂前間”,但地中央的一盆久違的木炭火一下子擊中了我們的心,好溫暖、好鄉(xiāng)村的感覺啊。周衍平說這一間便是葛招龍的茶室了。我仔細打量著,發(fā)現(xiàn)這是一間“舊家具新裝飾”混搭的奇特茶室。西面墻上掛著一幅油畫,西方技法,中國靜物:一條蠟染青花桌布,一個木制紅漆腰桶,盡顯中國民間傳統(tǒng)風(fēng)味。是寧海一位頗有名的油畫家的作品。與之對應(yīng)的東墻懸掛的是一架七弦琴。稱為古琴,卻是新制的。油褐色的琴身托著并列的七根鋼絲琴弦,似乎隨時等待主人的撥挑揉按。與茶室直接有關(guān)的只能是東西墻下各自置放著兩張斑駁蛀蝕的舊木桌了,都是四腳兀立,桌面凹凸。周先生說,這兩張桌子造型簡單,相貌丑陋但歷史很驚人,距今起碼500年,正宗的明代家具。在此時,我才了解到,茶室主人葛招龍的另一個身份是收藏家。
葛招龍的茶室
說話間,葛招龍先生回來了,同來的還有一位古琴演奏家吳曉燦先生。簡單的寒暄后,葛招龍打開了堂前門。門外是寬闊的石板道地,一圈圍墻鑲嵌著花格窗欞,與院子里的菜畦、花草和樹木相映成趣,很有些懷舊的感覺?课鲙奈蓍芟掠幸粭l長約2米的石條桌,在院子?xùn)|頭有張石頭圓桌。這些都是葛招龍收藏之石材“茶桌”。冬日上午,就與茶友在門口屋檐下飲茶聊天,太陽可以從上午10點曬到下午2點,下午移至院子中,一直可以喝到太陽落山。晚上就搬到室內(nèi),時間也隨意了。
終于進入“喝茶品茗”程序。葛招龍招呼大家在西面明代舊桌邊圍坐,開始取茶燒水。吳先生徑自點燃一支檀香,取下古琴,輕輕置好,錚錚地調(diào)起弦來。于是,在《良宵引》古樸悠揚意蘊內(nèi)斂的琴聲里,葛招龍把清香溫熱的茶水注滿杯子,一一奉到面前,我們一面品茗,一面聽琴,真有“野泉煙火白云間,坐飲香茶愛此山”的意境,似乎回到一段很古老的時光中……一會,葛招龍詢問這茶味有什么與眾不同,我是茶盲,不敢貿(mào)然回答,只說:“好喝好喝,是茶葉特殊吧?”葛招龍說:“是水啊。這水取自于岔路西面的沈坑岙山泉。隔兩三天,我就提著水桶到山上接水,山上有顆隕石,山泉繞石而流,流下的泉水經(jīng)過化驗,富有鋅、鈣和硒等礦物質(zhì),不但口感清爽甘冽,而且對身體特別有利。”此話一落,在座的其他人都加入到“茶葉重要還是茶水重要的”的討論中。在討論中,我暗想,最重要的可能是喝茶的心情吧,茶無完茶,但可以給人泡一段完美的時光,不是嗎?
分手時已經(jīng)晚上10點半了,葛招龍先生熱情地發(fā)出邀請:“白天再來,我們可以在院子里喝茶欣賞田園風(fēng)光,那更有一番另類風(fēng)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