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琦
繪本讓孩子更像孩子,這是葛肖鋒接觸繪本這么多年的體悟。
從一名熱愛繪本的讀者,到繪本閱讀推廣人,葛肖鋒在2013年底開始為孩子們講讀繪本故事,每周三次,風雨無阻,累計故事會近200場,累計人數(shù)達到5000人次。而葛肖鋒還在自己無償進入社區(qū)講故事的同時,成功發(fā)動周邊的家長、老師加入到為孩子講繪本故事的行列。
從《爺爺一定有辦法》說起
成為了繪本迷
如今對各種繪本故事信手拈來的葛肖鋒,回憶當年踏入繪本故事的大門時,來源于一次偶然的聽課。
2006年,作為小學(xué)教師的葛肖鋒到揚州參加“親近母語”主題進修活動,一堂由臺灣作家方素珍帶來的繪本故事課程,讓葛肖鋒觸動深刻?此坪唵蔚睦L本圖畫,配上寥寥數(shù)語,其實卻蘊含著溫馨而平淡的哲理。其中課堂上方老師帶來的《爺爺一定有辦法》,葛肖鋒仍記憶猶新,故事由一塊布的變化,貫穿著孩子成長和爺爺?shù)膼壑g的生活故事,而在這條主線之余,還有爺爺家地板下小老鼠一家的故事穿插其中。繪本故事的柔聲細語,卻在葛肖鋒心中擲地有聲。
進修歸來之后的葛肖鋒開始尋找繪本讀物,但當時國內(nèi)引進的繪本出版圖書并不多,他只能在一些兒童閱讀論壇里收集下載一些電子繪本PPT。多年下來,積累并閱讀了近兩千本電子繪本。
從《第一次上街買東西》講起
繪本教育的實踐
2009年,葛肖鋒的女兒出生了,在女兒滿一周歲后,他開始天天給女兒講繪本故事。
而此時葛肖鋒也發(fā)現(xiàn),看似給孩子看的繪本,講故事的家長才是第一讀者。繪本中單純的故事情節(jié),細膩的情感表達,讓葛肖鋒這位語文老師覺得講好繪本故事,其實自己也受到了與眾不同的啟迪,似乎在成人世界的匆匆步伐中,再次和孩子一同感受蹣跚學(xué)步的喜悅。
葛肖鋒記得在給女兒講《媽媽買綠豆》故事時,為呈現(xiàn)故事中買綠豆、做綠豆冰棍的情境,就和女兒一同實踐;在《第一次上街買東西》故事后,葛肖鋒就鼓勵女兒自己在超市挑商品、結(jié)賬付款……那些小心翼翼的人生第一次,就在繪本故事講述后,漸漸走進葛肖鋒女兒成長的時間里。
繪本故事就是從生活中來,又到生活中去。葛肖鋒越加覺得如此。
從《安的種子》說開
繪本故事的推廣
隨著家中繪本書籍的越來越多,葛肖鋒的朋友頻頻到他家中借書看,因為大都同齡,家中孩子年齡也相仿,葛肖鋒家儼然成了繪本大本營。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于是,葛肖鋒就到繪本館講繪本故事。
一開始,有很少家長知道繪本,隨著葛肖鋒的堅持,每周的繪本故事會成了孩子最為期待的事。葛肖鋒根據(jù)每個年齡段的孩子,設(shè)置了0-4歲、4-5歲、6-12歲三個年齡段的各三天故事會。在低年齡段的故事會選取故事框架簡單,利于孩子語言學(xué)習的故事;在較高年齡段會選擇有一定思考性的繪本故事,讓孩子自覺感受到故事內(nèi)涵。一些經(jīng)常聽故事的家長開始反映自己孩子在聽繪本故事后的各種變化,變得充滿想象力,專注力和發(fā)現(xiàn)力也有了提升。
如今,葛肖鋒的繪本故事會已經(jīng)走出繪本館,走進社會,并有更多的優(yōu)秀老師走上了繪本故事會的講臺。葛肖鋒覺得,其實就跟《安的種子》一樣,讓孩子享受在其年齡段該享受的事物,并由繪本讓更多的孩子接觸繪本愛上閱讀,這便是他心頭的樂事。
葛肖峰在繪本館講繪本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