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經(jīng)營
林再娟做生意,對老人、孩子特別關(guān)照,中小學生的手表送來擦油,該收15元的她收10元,該收10元的她收8元。一次,一位老人來修手表,談話間知道他是象山柴溪人,就還給他5元錢。老人很詫異,林再娟說“給你當車鈿”,老人非常感動。林再娟對記者解釋說:老人、小人都是沒有經(jīng)濟能力的人,能給他們省幾元就省幾元!
有一次,岙潘村潘某在林再娟店里修鐘表,臨走時把一個提包遺忘在柜臺上,內(nèi)有現(xiàn)金4900元。林再娟小心收藏,下午潘某趕回來詢問,林再娟原物奉上。潘某很是感激:這4900元錢,是我和別人叫我代領(lǐng)的工資,要是丟了,不但自己晦氣,還要賠人家的吶!謝謝你!
林家山村的葛某,有一次到林再娟店里修手表,由于老酒吃醉,稀里糊涂把5萬元“人情鈿”遺落在店堂里。第二天酒醒了,急匆匆趕到鐘表店尋找,林再娟也是如數(shù)奉還。
里袁村有個中學生袁某,在林再娟店里修手表,把一張學生卡遺落在柜臺上。林再娟拾起后,按照學生卡上的名字,到處打聽,終于打通了袁某家的電話,袁某的媽媽趕過來領(lǐng)回學生卡,說:幸虧你細意,卡里是學校的飯錢,丟了就吃不上飯了!
4年前,林再娟到梅林吃喜酒,路上拾到一只包,內(nèi)有手機、10多張信用卡和證件、四五百元錢。林再娟按照手機上標有“家”的電話號碼打過去,找到了失主。失主很是感激,拎了兩袋水果上門道謝:四五百元錢不打緊,那10多張信用卡和證件,要是丟了,麻煩就大了!謝謝你!
上個月,馮家村有人在林再娟的店門口丟了銀行存折,被林再娟拾到,她多方查找,最后將存折完璧歸趙。
林再娟有一個信條:屬于人家的東西,白送也不能要!
精益求精
林再娟雖然看上去顯年輕,但也有一把年紀了,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的勁頭卻是一如當年。
林再娟修理鐘表的技術(shù),本來就拔尖。1990年,工商部門組織修理鐘表合格證書考試,林再娟文化程度只有初中,但理論考了80分、實踐考了個第一名。這個人會鉆研,2005年,在鎮(zhèn)政府工作的何某,在縣城某大商場買了一只進口手表,壞了后拿到該商場去修理,一連修了七八回,沒修好。何某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拿到林再娟這里修,給修好了!何某很欽佩,這以后,他全家的鐘表、以及親戚朋友的鐘表,都找林再娟“終身包修”。
這家商場聽說了這件事,就專門派人找到林再娟,讓她到該商場搞維修,月工資5000元。10年前,這是蠻高的工資,但林再娟考慮到在大佳何這么多年,人頭熟了,再說到大商場是“吃人家手腋下飯”,不自由,就婉言謝絕了。
社會發(fā)展了,許多修理行業(yè)其實不是在“修”,而是在“換”。鐘表修理也是如此,零件壞了,懶得去修,有些也“吃勿落”修,總是攛掇顧客換一個新零件。林再娟卻不是這樣,能修好的零件,決不讓顧客換新的。一次,一個西店人的“英納格”手表,中心輪一個齒斷了,她沒讓顧客換新的(實際上也沒處配),而是自己挫了一個齒接上去,終于讓手表起死回生。還有一次,一個顧客送“西鐵城”手表來修,她一看,是游絲斷了,她就設(shè)法盤回去,只收了顧客200元錢,而如果換新游絲,起碼要花700元!
近幾年,電子表異軍突起,這是和機械表完全不同的新品種,林再娟卻不服輸。她借鑒石英表的修理竅門,先拆電子表,再裝配回去,一來二去,電子表修理的難關(guān)也被她攻克了。當時丈夫徐建清見她常常把電子表大卸八塊,曾擔心地勸阻:“別拆了,實在沒辦法就退還顧客嘛,免得拆壞了賠新表!”還別說,她還真為此賠過幾只新表,但電子表的修理技術(shù)終被她掌握。
近年,林再娟從修理電子表上得到啟發(fā),又鉆研起轎車遙控器的修理。隨著家庭轎車的普及,遙控器換電池成了突出問題,因為看看都是一粒紐扣電池,但型號有100多種,且相互之間并不通用。林再娟的倔強勁又上來了,她對記者說:“我就不信修不好它,不吃飯、不睡覺也要弄懂它!”憑著這股狠勁,她還真修好了一些轎車遙控器。
“雖然遙控器和手表渾身勿搭界,但原理是一樣的,只有不肯下功夫的人,沒有修不好的東西,人生也是如此!”林再娟最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