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美仙,桃源街道浦西社區(qū)徐家村人。自幼喜歡剪紙藝術,“業(yè)余”剪紙70多年,給親朋好友和鄰居免費送出幾千張作品。日前,記者帶著如何將剪紙藝術堅持70多年的疑問,走進了徐家村剪紙“明星”楊美仙的日常。
“這個是孫悟空、這是雙龍戲珠、這是壽星、這些是十二生肖、這個是神話故事里的人物……”年過八旬,身子骨依舊硬朗的楊美仙向我們展示著她最近一段時間里的作品。她說:“今年是猴年,心想村子里也有屬猴的子孫,所以在元旦前一天剪出來,圖個吉利。還送了別人幾個呢!”只見作品栩栩如生,形象生動,連人物服飾上的花紋都呈現(xiàn)出來了。楊美仙剪紙的種類非常豐富,剪紙的手法非常嫻熟,水里游的,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或質樸典雅,或栩栩如生,她都是手到擒來。
楊美仙告訴記者,她沒有經(jīng)過專業(yè)訓練,只是在上初小那會,美術老師在黑板上畫畫,她覺得很漂亮,就想著可不可以剪下來,夾在本子里。沒成想,她這一刀剪下去就剪了70多年。她至今記得第一次做剪紙時的情景:是只栩栩如生的大公雞,她剪好后興奮地拿給左鄰右舍看,家人鄰居都紛紛稱贊剪得好。她一開始用廢紙廢煙盒做剪紙,到后來用好的宣紙剪,從大公雞剪到神話人物,作品越來越復雜,面積越來越大,技術越來越熟練,名氣也越來越大,逐漸成為享譽村里村外的剪紙“明星”。
每逢清明,村里人祭祀使用的幡,都要請楊美仙來設計和裁剪。幡通常高2-3米,寬1米多。光設計圖樣就需花費一周左右的時間。等到將剪紙做好,貼到幡上,前后也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這個時候楊美仙經(jīng)常把自己手頭工作擱置下來,專心給村里做幡。對此,她的老伴也是有些小抱怨:“她呀對別人的事過于熱情,太認真,每次都是別人的事大過自家的。不過我也習慣了。”楊美仙免費送鄰居剪紙已經(jīng)70多年。每逢過節(jié)或者需要剪紙的時候,她總是老早就準備好,考慮到大家不好意思上門討剪紙,她就親自送紙上門!蠲老傻募艏埣夹g雖稱不上精湛,但她對剪紙藝術的熱愛程度卻是少有人及。楊美仙說:“平時有空就剪紙。雖年紀越來越大,但剪紙一定要堅持下去,一直做到剪不動,再把這個交給年輕人去做。傳統(tǒng)(藝術)不能丟,總得有人做才行。” (見習記者顏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