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靜珠 通訊員王國杰
“三月收海苔,四月割海帶。”這是象山港邊流傳的一句古話。眼下正是海苔收獲的季節(jié),在強蛟鎮(zhèn)王石岙村、加爵科村、峽山社區(qū)等地,“苔”香四溢,采苔人忙碌的身影隨處可見。
“苔”之美:甜蜜生活“采”出來
采苔、洗苔、曬苔、賣苔……年過六十的王石岙村村民老王忙著把剛采回的新鮮海苔放到大竹簍里清洗,老伴接過手,把經過梳理后的海苔拿到路邊的繩子上晾曬。老王樂呵呵地告訴記者:“采了十幾年海苔,夫婦倆全靠賣苔為生計,一年的開支全靠這幾個月的收獲了,也不用兒女負擔,這幾年攢的錢都購買了養(yǎng)老保險,解決了后顧之憂。”
都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海邊人家,自然而然就在“海”字上大做文章。記者了解到,單就王石岙村,就有七八十戶家庭以采苔為生計。有些家庭是全家總動員,采苔、洗苔、曬苔、賣苔,各道工序都各自有分工,家里男人們主要負責采苔和賣苔等勞力活,而心細如塵的婦女們則是洗苔、曬苔的一把好手;有些家庭是年長勞動力為主,比如老王夫婦,苦于沒有生計,隨手可得的海苔就為他們打開了生活的另一扇窗;還有就是在家的全職婦女,采來了海苔,不僅能供自家享用,還能出售借此貼補家用,一舉兩得。天然的海苔給王石岙村民帶來了商機,自然的饋贈也讓這些勤勞的海邊人家的錢袋子越來越鼓,毫不夸張地說,短短三四個月的收入最少可達三四萬元,多時能超過十萬元。
不僅僅是王石岙村,強蛟鎮(zhèn)沿海多個村莊都嘗到了“海苔”帶來的鮮美。一組數(shù)據(jù)能說明這個情況:1月以來,全鎮(zhèn)海苔產量突破10萬斤,同比增長21%;實現(xiàn)人均創(chuàng)收1.8萬元,同比增長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