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海新聞網訊 在剛剛結束的2011年浙江省根雕博覽會上,由寧海明港麒祥古工藝家具廠制造的“木牛流馬”工藝品一亮相就受到了參觀者的歡迎。許多人在驚嘆制造者高超技藝的同時,對這個工藝品愛不釋手,一些參觀者甚至立馬掏錢買下了“木牛流馬”工藝品。
制造這個“木牛流馬”工藝品的是吳丁伍和張麒春這對木匠師徒。熟悉三國的人都知道,“木牛流馬”是諸葛亮發(fā)明的,用以在崎嶇的棧道上運送軍糧,經過《三國演義》的描述,頗具神秘色彩。一直以來,人們都希望復原出“木牛流馬”,還原歷史真實。2009年央視科技教育頻道《我愛發(fā)明》欄目還為此做了一個專題報道,向全國征求“木牛流馬”作品,引起了全國許多發(fā)明愛好者的興趣。吳丁伍就是其中的一位。
吳丁伍今年57歲,是一位老木匠,也是一個喜愛發(fā)明、愛動腦筋的人,擁有好幾項國家發(fā)明專利。他的父親也是一位木匠,在家鄉(xiāng)一帶頗有名氣。吳丁伍跟父親學了6年手藝后,并沒有急著出去賺錢,而是到處向人打聽有沒有手藝更好的師傅。“我一直認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雖然我父親手藝很好,名氣也很大,但我相信肯定還有技所不達的地方,我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吳丁伍說。接下來的四年時間里,他四處拜訪木匠師傅,學習技藝,直到他認為自己已經基本掌握了木匠技術,才出去做手藝賺錢。“我一直認為木匠通,事事通,做起其他的東西來就很簡單了。”吳丁伍說。他在看到央視頻道的節(jié)目后,花了一段時間想出了“木牛流馬”的工作原理,畫出了草圖。然后,他找到徒弟張麒春,在張麒春的廠里制作出了“木牛流馬”的原型。
吳丁伍和徒弟一起做好的“木牛流馬”有很高的技藝,不僅可以前行,還能轉彎。在根雕博覽會展廳里,吳丁伍向記者演示了一遍“木牛流馬”的工作流程。吳丁伍輕輕地上下推動把手,“木牛流馬”便踏著腳步走了起來。他的手變個方向,“木牛流馬”也隨之轉變行走方向,“國內有很多人在復原‘木牛流馬’,但是他們的作品都沒法實現輕松變換方向!眳嵌∥樾χf,“專家說,我們這一‘木牛流馬’的工作原理,最接近典籍中的記載!”2009年9月,師徒倆復原的“木牛流馬”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fā)的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木牛流馬”的原型造好后,吳丁伍腦子里又冒出一個主意來,現代人對古代的事物這么感興趣,如果把“木牛流馬”做成工藝品,是不是會受到人們歡迎呢?想到這一點后,吳丁伍和徒弟兩人進行了一番商量,決定試做幾個模型,看看市場反應。典籍上記載的“木牛流馬”作為運輸工具,體積較大,吳丁伍師徒按照比例進行了縮小,經過一段時間打磨,一個機關精巧,憨態(tài)可掬的“木牛流馬”工藝品就制作出來了!皬拇舜胃癫┯[會現場來看,人們還是比較喜歡這個的,四天展覽時間,標價3998元的木牛流馬工藝品賣出了三四個。”張麒春笑著對記者說。下一步,他們打算把“木牛流馬”工藝品放到網上去賣,進一步擴大“木牛流馬”的影響!(記者王銀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