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攀
下崗女工杜女士到南京市中央門一銀行取款時,銀行一下就多給了2.7萬元現(xiàn)鈔。然而杜女士多次趕到銀行退款,卻遭遇了意外一幕,銀行不僅拒收這筆市民主動退款,反而將杜女士一行趕出了銀行(6月6日《揚子晚報》報道)。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當晚7點半,這家銀行在發(fā)現(xiàn)多付客戶2.7萬元現(xiàn)金后,包括行長、科長、業(yè)務經(jīng)理和柜臺工作人員都著急起來。他們一路聯(lián)系派出所,一路找杜女士的聯(lián)系方式?赡玫藉X后,銀行負責人一句“謝謝”,轉身就走。此前銀行三次粗暴和草率回絕杜女士還錢的行為,仿佛沒發(fā)生過一樣。
銀行何以如此牛氣?另一家銀行的一名負責人給出了答案:銀行出現(xiàn)取款錯誤的事情很常見。銀行有監(jiān)控,會找到多取錢的當事人,當事人不還可追究其法律責任。換句話說,回絕杜女士是不是草率、是不是粗暴根本不是問題,即便是誤會了杜女士,多付的錢她也不敢留著不還,否則“可追究其法律責任”——屬于不當?shù)美?/p>
假如銀行三次回絕杜女士,是不知道自己出錯,所以選擇了無禮。但在銀行對賬時發(fā)現(xiàn)少了2.7萬元,然后急忙聯(lián)系杜女士和派出所追要的時候,銀行仍舊表現(xiàn)出傲慢,只能說明他們眼中根本就沒有歉意。而之所以這么無禮,在于法律上有“不當?shù)美钡臈l款——銀行據(jù)此可以不用擔心客戶不還多給的錢。
在這家銀行眼里,有“不當?shù)美钡姆稍冢徔蛻粢膊桓覔?jù)為己有。所以從杜女士那里拿到錢,銀行一聲“謝謝”已經(jīng)夠意思了。這就是這家銀行的邏輯。在這些邏輯里,銀行可以粗暴和草率、有資格粗暴和草率,于是連基本的道歉都不會了,面對自己出錯給客戶造成的麻煩,以及自己的草率和粗暴對客戶造成的心理傷害,都可以絲毫不用在乎。
銀行的錢,給你也不能要,否則,法律拿你是問?擅鎸Α安划?shù)美,銀行須先“不得無禮”。畢竟,法律是保護銀行的資金安全,但絕不是縱容銀行的傲慢和無禮。